深刻理解法治思维内涵 提高自身依法办事能力
2015-07-28 19:41:40 作者:筑组轩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法律逻辑对所需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形成结论的思想认识活动和过程。
法律至上,依法办事。指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显然这个规矩就是规则,以此来规范国家的行为和公民的行为。法治本身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期望,符合民众利益、体现了共用信念、共同理想,因此,法治应当受到尊重遵从,国家和公民的行为都应在法治框架下进行,无论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组织、中介机构和公民在作决策、解决问题时均要遵从法律,依法办事,若有违反就应受互法律的制裁。公民和法人都必须兢守法律法规。
严守程序,保障人权。公正不仅要体现、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程序是看得见的正义,也是实现正义的根本保障,只有程序合法,公权行使者作出的决策、实施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才具有公信力。其过程、步骤、方式、时限等才符合法律法规这规定和正当的程序要求,即法治思维的程序合法要求须重视,不说只要结果,不问更不能不要程序和过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实则保障公民个人人权,规范公权,有效防止被侵害。其本质特征是自由与平等的统一,这个人权含生命权、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通信、宗教等诸多的自由与平等权,同时又包括集体人权中的种族平等权、民族平等权、自由权、发展权、环境权等,法治必然要以保护人权作为重要内容。
平等思维,全民守法。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含公民的政治、经济、教育、劳动、休息、男女平等权和违法受到法律追究的平等权,任何人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个最起码的法治思维内涵。守法是全民的责任,更是全民的福祉。全民守法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更是全民应尽的义务。也是维权的有力保证,但维权必须依法进行,非法维权不受法律保护。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法律不付诸实践,形同虚设。公正司法是弘扬法治、惩恶扬善,匡正压邪,公开、公正、无罪撬定,罪由法定,罪行相当,公正判裁,禁止刑讯逼供,须以独立的司法做支撑。含权由法定,权责相导,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做到无权不执法,在肥由法定公平公正,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不凭好恶执法,坚定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随意执法。通过上述阐述法治思维的内涵,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依法办事能力。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