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礼仪孝德文化

接地气的传统美德教育才能生根发芽

2015-08-16 11:16:3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

常常听到大人们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是孩子难教育吗?还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传统美德的教育与传承。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亦要求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要求弟子们先践行道德准则,在此基础上才去学习文化知识。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人心向善,民风淳朴,诚信仁孝深入人心。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剧,越来越感受到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传统美德的缺失。导致这种缺失,一方面来自大环境的影响与冲击,另一方面教育本身的程式化教条化也是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学雷锋活动每年都提倡,但是似乎都成了喊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过场。思想品德课孩子们周周上,但是却极少能够跟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行为紧密相连,极少能都做到持之以恒地去将一个简单的理论要求演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甚至习惯。家长们呢,对孩子倡导孝行,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把他们供奉。 

这真是孩子们难教育吗?是我们的教育没有找到真正的切入口。 

近期最火爆最有人气的电视节目当属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了》,连带着同名书籍热销,同名电影几天之内票房突破7亿。一档看似平淡无奇的节目何以如此吸引眼球聚拢人心,我个人以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的现场性、真实性和足够的接地气。那些原本离我们遥远的明星大腕走下神坛,走出舞台,走出包装,如此亲切、本色地呈现在所有人面前。人们发现原来明星们也有着同普通百姓一样的悲喜。他也会因生活技能缺乏而无助,也会因孩子的叛逆而烦恼,也会因某种危险而恐惧,会烦,会爱,会流泪。而那些孩子们的毫无掩饰的童稚、天真、执着、善良更是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在这样的全新体验中参与者与观看者都收获着成长,收获着快乐,学会了互助、合作、感恩、分享。而这样的成长如果单靠理论的说教几年甚至一辈子也实现不了。 

刘奇葆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要让未成年人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作为基层的教育机构,切勿抓住口号本身盲目跟风随波逐流。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孩子的教育中,其本质依旧是我们所崇尚的诚、善、孝、仁,我们所要做的是研究以何种形式将这些传统美德的精髓向青少年进行传递传承。我想,只有寓教育于游戏中,于活动中,于日常生活中,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去播种,美德才有可能真正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长成。所谓的接地气,一是要“实”。 不必贪多,不必求快,扎扎实实、稳稳当当地抓住一个切入点,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实实在在开展活动,实实在在参与劳动,在真真切切的体验中去感知劳动的滋味,去领悟付出的快乐,去享受赠人玫瑰的余香。二是生活化、常态化。只要有心,生活处处有教育。要善于将教育目标渗透于生活细节之中,在日常的一问一答中,在每天的吃饭睡觉时,在课堂的举手发言里,在一个弯腰、一句问候中,都有值得我们挖掘的教育内容。这些细节、这些小事做好了,才有大道大德的真正养成。三是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教育者要善于给孩子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时间有空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策划去完成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而更有益于自己成长的事。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才能做得更好,才能不断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避免高分低能低素质。 

愿传统美德就像阳光就像水一样,成为孩子们的需求,成为他们生命的滋养。

关键词:美德传统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