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中国文化中最“神圣”的水果
2015-08-16 16:19:2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周公的弟弟召公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另一标杆式人物。召公留给我们一个成语叫“甘棠遗爱”。我们往往赞颂一位离任的官员不凡的政绩时往往称其为“甘棠遗爱”,言下之意是他给治内百姓带来福祉,让民众久久难以忘怀。
周公的弟弟召公是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另一标杆式人物。召公留给我们一个成语叫“甘棠遗爱”。我们往往赞颂一位离任的官员不凡的政绩时往往称其为“甘棠遗爱”,言下之意是他给治内百姓带来福祉,让民众久久难以忘怀。这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南》“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公在管辖秦地时,深入基层,常常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为百姓解决疑难,他离任后百姓怀念他,就把那棵甘棠树看成他的化身,决不允许伤害那棵凝聚百姓感情的神圣之树。
那么甘棠是什么呢?这颇让笔者感兴趣。《诗经·晨风》中称“召之甘棠,秦之树檖”。可这种解释让我们一头雾水,因为我们不知道树檖又是什么。幸亏三国时的学者陆玑写了一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对《诗经》中涉及的动物、植物名称进行了详尽的考证。陆玑指出“树檖,一名赤萝,一名山梨”,至此我们才明白原来甘棠就是梨子。
梨子因和召公联系在一起,便散发出神圣光芒来。汉魏时野山梨已经被人们移植培育,可依旧是稀珍的水果。《初学记》卷二十八引魏文帝诏,称梨子“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百姓称之为“雅梨”。把一种水果冠以“雅”字,便彰显出梨子的非同寻常,只是后来人们口口讹传,“雅梨”倒成了“鸭梨”。《三国志 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称曹操曾令属下把一棵梨树移植至所居王宫,掘树时却发现梨树根“尽出血”,曹操认为不祥,遂恐惧生病而死。《曹瞒传》中很多史料荒诞不经,且对曹操多有讥讽,但曹操下令把一棵梨树移植到王宫颇让人百思不解。无独有偶,《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九“果部”引《晋令》称“诸宫有梨,守护者置吏一人”,这一史料便易于解释曹操把梨树移植于王宫的原因了。
晋承魏制,晋朝在皇宫中种植梨树,又派专门的人员进行守护,并把它作为“晋令”固定下来,足见魏晋时代统治者更看重的是梨树所反映的“执政为民”的文化符号。据此,当我们再次去审视“孔融让梨”的故事,便可更深入地体会到孔融小朋友让出的可不是普通的水果,在如此稀珍的、具有道德内涵的梨子面前,孔融的“知礼贵让”更是发出璀璨的道德光芒。
因为梨子的这种独特内涵,在刘宋时代,人们甚至以梨命名。据《宋书张敷传》载张敷小名为楂,父亲小名为梨,宋文帝一次戏弄张敷,问他“楂如何梨?”张敷义正词严地回答:“梨,万果之宗,楂何敢比也!”张敷巧妙地用当时梨子所具有的“万果之宗”的桂冠来评介父亲,让宋文帝也正襟敛容起来。
到了唐代,梨子依旧是水果中的珍品。《旧唐书崔远传》称“(崔)远文才清丽,风神峻整,人皆慕其为人,当时目为‘钉座梨’,言席上之珍也”。而后来唐玄宗在宫中广植梨树,又聚集一群音乐发烧友,称其为“梨园弟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