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礼仪传统礼仪民俗礼仪

人到中年的生日习俗礼仪

2015-08-16 21:13:35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比较重视生日这个事情,出生的时候,各种出生的礼仪,都是为了带给孩子好的寓意和祝福,在成年以后,即便是平时生日不过,但是在特定的年龄的时候,还是有必须过个生日的礼仪,寓意在于过槛儿,所以做生日有“男不做
 人到中年的生日习俗礼仪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比较重视生日这个事情,出生的时候,各种出生的礼仪,都是为了带给孩子好的寓意和祝福,在成年以后,即便是平时生日不过,但是在特定的年龄的时候,还是有必须过个生日的礼仪,寓意在于过槛儿,所以做生日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以及“男做进,女做满”等礼仪习俗。

“女长十八足,男长三十六”,意思是说女孩子到了十八岁时已发育成熟已成年了,可以找婆家出嫁了。而男子到了三十六岁还有发育成熟的时光,因此可以晚娶晚育,即使到了三十六岁结婚也不为迟。这一习俗比旧社会里的“指腹为婚”或“童养媳”进步了许多,但与现时《婚姻法》有相抵触的地方。这种旧时习俗应该改变。

“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说的是已婚男女在庆贺诞辰时的习俗。一般而言,当男子进30岁时不大搞庆寿活动。而妇女到了满30岁这年要大庆30岁寿辰。因为在当地民俗习惯中,“男子30藤上花,女子30藤上瓜”。30岁的男子才进而立之年。正是事业起步与发展时期,正如瓜藤上才长出的花朵,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时间还早着呢!正是“挑得一担起,放得一担落”的黄金时代,大有前途。这时候做生日大寿,会被人们嗤笑的。而女子满30岁时,由于生儿育女,家务和生产劳动拖累,昔日的黄花闺女已不再青春亮丽,甚至有点未老先衰的迹象,趁还年轻时享受一下生日的快乐与亲友的祝福;同时也是丈夫和婆家对儿媳待人处事的一种肯定,对婆家做出贡献的一种褒扬。因此,妇女30岁生日寿诞时要大摆宴席,节目也多,显得特别隆重热闹。

“男长三十六”,男子到满35周岁的这天,要隆重庆贺。因为男子生日流行“男子做进忌做满”。据说,男子做生日“做进(算虚岁)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它源于旧俗。因为自古以来汉民族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子打理外边的生产或生意,挣钱养家糊口,一家全靠男主人得力。因此,男子按虚岁做寿--即所谓的“男做进”,它意味着一家以男子为主的生产(生意)天天有长“进”,月月年年都会“招财进宝”,事业节节高升。

男子36岁生日刚过去四年。就迎来他一生值得庆贺的生日--四十寿诞。经过二十余年的学习、工作与创业,获得了知识,得到了爱情,建立了家庭,成就了事业,也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作为一个男子汉,在这个人生的阶梯上也该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了。于是女主人便亲自出面,从头到脚,先把丈夫收拾打扮一新(置一身新衣服),俨然是个“新郎官”。然后显尽殷勤,把生日宴席办得异常的丰盛。酒肉飘香,高朋满座,吹吹打打,气氛热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对自己丈夫这么多年来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以最全面的评价和肯定;另一层含义是夫妻恩爱,互帮互助。并希望丈夫再接再厉,勇挑重担,继续掌管好全家的学习、生产、生活等全面工作,再创事业辉煌。

当地民间有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支花,女人四十豆腐渣”。显然,这是对男人魅力的夸张,同时也是对女人不公平也不科学的评说。但这对一个有事业追求的男人来说是一个极有正面意义的鼓励与鞭策。四十来岁的男人性格稳定,三思而行,经验丰富,左右逢源,只要坚持努力,在事业上就很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些风俗礼仪已经深深融入进了日常生活,即便是现在已经缺少了古代礼仪中那么多讲究,但是好的寓意和祝福还是自始至终存在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