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百家争鸣

历史上的名士为何喜欢“隐居”

2015-08-16 23:29:2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大都喜欢“隐居”,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也是他们惯常的姿态。名士若不“隐居”一下,彷彿不足以说明他们是真名士。而可喜的是,他们大都因为采取“隐居”的方式更加彰显了名士的姿态,表达了“本人学富五车,只
 \

中国历史上的名士,大都喜欢“隐居”,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也是他们惯常的姿态。名士若不“隐居”一下,彷彿不足以说明他们是真名士。而可喜的是,他们大都因为采取“隐居”的方式更加彰显了名士的姿态,表达了“本人学富五车,只是怀才不遇”的诉求。

譬如诸葛亮,他在隆中隐居了十年,若是真“隐”了,一个地位极高的刘皇叔怎么知道在穷乡僻壤有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呢?事实上,诸葛亮并非真隐,不过是在等待时机罢了。在隐居的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这样的名士,他还不断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在当时社会非常具有名望的人,这还叫“隐居”值得商榷。若是真是隐居,刘备不可能会识得他。其实诸葛亮居于闹世之外,心潮实则不停澎湃,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不然也不可能有真知灼见的《隆中对》了。

诸葛亮实乃高人。他的此“隐”非真“隐”,若是真隐了,哪能“流芳百世”呢?姜子牙这位著名隐士与诸葛亮有得一拼,两人采取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以名士自居,等待时机。但姜子牙的等待计划非常惊险,竟然等到一大把年纪了也没有人来聘用他,计划差一点就破产了。直到八十岁才遇上了周文王,请他出山助文王伐纣。

姜子牙自然也非真隐,隐居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在中国历史上的所有隐士中,他是玩得“最过火”的一位,竟然拿着直来钓鱼,名曰“愿者上钓”。比起诸葛亮,姜子牙的运气要差得多,他是等白了头发,等驼了背,等到垂垂老矣差点黄土覆头,终于“钓”到了一位周文王,实在惊险无比。

但姜子牙的等待实在是真工夫、真汉子,数十年哪,连老婆都看不起他了,觉得没希望了,他还在等,这需要何等的耐心和毅力。

其实等待不是一种无所作为,而是谋定后动,伺机而为,反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只不过他们想择良木而栖,自恃心气和才华高,不想屈就而已,一旦等到机会,他们是不会再“隐”下去,马上会跳将出来,大干一场。

 明代的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对真隐士有这样一说“闹中取静,才算做真闲。”事实上,一个隐士要做到“内心平静”是非常困难的,一旦内心平静了,就如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必将终老乡野了。

现在倒是要学点名士的等待工夫,因为如今这个社会已经尘世喧嚣,已经没有人愿意等待了,也不明白等待的益处了,大家都在急急切切地奔向功利的方向,让我等待,怎么可能?

其实等待不是一种无为状态,而是一种战斗,这是与时间赛跑,与欲望对峙,等待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准备。许多成功都孕育在等待之中,但往往因为我们太急切了,没等到机会来临就上路了,行色匆匆,而结果碌碌。

关键词:名士历史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