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经史子集

向古人学写作:读《阿房宫赋》学强大想象力

2015-08-17 09:59:4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关于唐朝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我们从老师和课本那里得到这些信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唐 杜牧《阿房宫赋》

关于唐朝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我们从老师和课本那里得到这些信息:铺排夸张、概括凝练、议论犀利。那么,这些跟我们写作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杜牧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去勾勒描绘阿房宫的。杜牧生活在晚唐,其时跟阿房宫已经相去一千多年,此宫早已毁于项羽的一把大火,片瓦不留,也没有具体的图纸和样式可供写作者参考。

而杜牧却急着要写,因为当时的唐敬宗荒淫误国,夜夜猎狐,大兴土木,不仅如此,还要去骊山享乐,大臣们叩头叩得都流血了。

杜牧要写一篇关于骊山的文章进行劝谏,然而,没有任何图纸和样式,赶着要现炒现卖,怎么办?想象!杜牧要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凭借想象重新建立起一座方圆几百里的大型建筑群。

\

想象这玩意有个好处,能避实就虚,从虚的方面培养实的印象。大家看杜牧怎么写的?宫殿建筑密集,无非就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至于楼怎么样,阁怎么样,就留下空白了。建筑样式如何,来一个比喻,像漩涡,像蜂巢,“蜂房水涡”,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蜂巢漩涡去感受宫殿的模样,至于具体的架构,就避开了。

宫殿建筑群的面积具体有多大,直径多少,方圆多少,对不起,没法交代,不如从气候上进行一个说明吧,就说一日之内,气候不同,可想见其覆盖面之大。

具体到每一条桥,每一条复道,也没法具体地精雕细琢,就用彩虹、长龙等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代替。道路桥梁宽阔辽远,也没有具体的间隔距离,就一句叫人分不清高低的话来概括。

阿房宫里歌女舞女成群,唱的什么歌,跳的什么舞,杜牧没法去一一做专业的交代,还是想象,通过触觉去想象。歌声绵延起伏,宫中像春天一般温暖;舞蹈翩跹不断,宫中一阵冷风。

如果从建筑学角度来看,《阿房宫赋》完全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然而,它在文学上成功了,因为它的想象成功了。为什么杜牧的想象成功了,是因为它建立在可感的基础上。当时的读者并不熟悉先秦的建筑、服饰和歌舞,但他们熟悉唐朝的建筑、服饰和歌舞,读者在阅读《阿房宫赋》时,自然会调动已有的认识,去填补文字上的空白。不知道阿房宫怎样,但知道大明宫是怎样,把大明宫的印象附加在杜牧的文字上,于是,一幅清晰的阿房宫图画就出来了。准确与否,那是建筑学家的事,能让读者感受到阿房宫的浩大和繁华就可以了。

对于虚幻空间的认识,是建立在已有空间的基础上的。杜牧在平白的基础上虚构出一座巨大的建筑群,靠的是想象,而想象的基石就是读者对于唐代建筑已有的认识。不要怕读者理解不了,就怕你想象不到,读者的认识和联想是可以填补你文字的空白的,就看你怎么去激活读者的思维了。

由此来看,《阿房宫赋》具备极强的玄幻色彩,杜牧强大的想象力,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