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学国学入门

“出人头地”的由来:欧阳修称赞苏轼时最先使用

2015-08-21 22:37:59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时赴京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那一年,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和致用,反对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欧阳修见
 \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同时赴京赶考,结果双双金榜题名。那一年,主考官是大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当时正在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应明道和致用,反对华而不实的浮夸文风。苏轼的文章写得洒脱豪放,风格浑厚,欧阳修见了大为惊喜,准备点其为状元,但那时考卷也是密封的,欧阳修觉得试卷的文风与他的得意门生曾巩相似,怕点了自己的门生为状元,受人议论,于是点了个第二。后来知道是苏轼的卷子,很是后悔。欧阳修对苏轼的才华很赏识,他曾对老友梅尧臣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源。意思是说,自己应给这位有才华的青年让路,让他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