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民”展示公仆本色
2015-08-24 08:30:58 作者:冉群芳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2015年8月22日,党建网微平台发表了以“习近平多少次端起群众的饭碗”为主题的一组图文,反映了从2007年到2015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入农家屋吃农家饭,排长队吃自助餐,受群众点赞的公仆本色和亲民形象。
自习近平任总书记以来,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轻车简从,勤俭节约;带头践行群众路线,走进农家话桑麻;一声“习大大”的亲切称呼,表现了国民对他的亲近与肯定。
我们常说“群众的心里有杆秤”,衡量的是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干部为群众着想几分,为群众办事几件,办事态度如何,为人处事如何,都是群众测量的“秤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从基层走出来,反而把回基层入村组走农家当成一种政治任务,定基本次数,不愿下车走路,入访时候蜻蜓点水,几句就走。如此,试问如何拉近民心,感受民意,解决民困?
在当今,要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团结广大群众队伍,干群同心讲改革促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走群众路线就是制胜的法宝,党民一家亲的故事今天还在传颂。我们要多学习革命前辈,多吸取他们的群众工作经验,真正把群众当成亲人,把群众的事儿当自己的事儿,争取群众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带好了头,我们在工作中更要效仿,思考如何立足工作岗位,下实“亲民”功夫,拉近干群“最后一公里”距离。放下“官架子”,做群众的“贴心人”,放下“打官腔”,说说朴实农家话。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讲党的精神,宣传国家政策,多点儿耐心,诚心诚意关心群众,了解其思想动态,感受其内心想法,赢得群众信任,与群众打成一片。
重点阅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