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上下决定于制度
2015-09-21 16:18:28 作者:陆显玥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要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要正确把握政策界限,注意保护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要加强督促检查,对贯彻落实《规定》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人民网)
《荀子·王制》中说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意思是对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破格提拔;对无德无才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目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年轻干部能“上”不易,有单位的领导岗位职数限制和论资排辈潜规则的存在,以及公务员身份或者是事业编身份的不吻合都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年轻干部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并且一眼能望见自己职业生涯的天花板,这从心理上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而领导岗位上的干部能“下”也不容易,近几年“下”来的干部大都是因为受到群众反映强烈、受案件牵连等原因“下”来的,而真正靠考核“下”来的干部为数不多。并且新京报的记者梳理发现,2008年以来引起舆论关注的52起官员免职案例,40名因突发事件被免职的官员中,半数复出。可见一般领导干部到达到一定的级别,之后的组织调动多是平行调动或者升迁,即使是实行官员问责制之后,被问责的领导干部通常也只是暂时调离岗位,行政级别不变,过几年又可悄悄“复出”,担任同级别的领导职务。
“能上能下”是一项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复杂工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而保障干部“能上能下”关键还是靠完善机制、严格执行,真正使干部的上与下取决于制度的规定,使干部的上下不受潜规则所累,不以个领导干部个人意志为转移,不受人情关系背景影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