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法治思维 促进依法治企
2015-09-23 15:01:01 作者:博弈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尊重法规,以之为推动工作的准绳。要坚决摒弃以往知法不尊法、懂法不用法的习惯性思维,要将法治精神摆在自己认知的首要位置,从完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的角度,深刻理解依法治企作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体化转型的必要条件。领导干部带头树立法治观念,要以法律为准绳,把各项工作框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予以推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忽视法律法规的存在,要充分尊重法律咨询的意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去谋划企业的改革发展。
掌握法规,以之为推动工作的基石。不论是企业的运营,还是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都涉及到各项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要实现依法治企,就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谋划、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在推行依法治企工作的第一步,要积极带头做表率,立足企业实际,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依法治企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领导干部充分交流,谈深谈透,形成共识,努力营造尊法学法的良好氛围,并将学法工作坚定不移地贯彻到企业各个层面,掀起干部员工学法用法的新高潮,确保关键岗位的每位同志都懂法,为依法办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行法规,以之为推动工作的关键。依法治企的关键在于对法律法规不择不扣地执行。在制度层面,需要把相关法律法规与现有制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建立健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流程;在执纪监督层面,切实发挥企业纪委监督作用,形成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肃问责的措施办法,确保如“三重一大”决策、项目招投标、财务管理、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干部提拔等重要工作按程序开展,实施有效监督。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力度,强化党委主体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干部队伍“一岗双责”的落实,确保这支主力军清正廉洁,成为依法治企的强大动力和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适应法规,探索推动工作的途径。当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依法治国的精彩序幕,法治体系正在孕育生长,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肩负使命,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推行企业依法治企进程和体制、机制改革。要坚定信心,牢牢盯住依法治企改革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努力适应,创造条件去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彻底改变以权代法的局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循序渐进地探索依法治企和企业实体化转型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摸出一套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路子,全力服务企业改革发展。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