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地方报道贵州

做好百姓家中的“常客”

2015-09-25 10:25:38 作者:穆泽刚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如今,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农村工作更加纷繁复杂,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笔者认为,党员干部应该做好百姓家中的“常客”。

精准扶贫、危房改造、评定低保……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富农的政策,如何将这些好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这就像种树一样,什么样的土地决定了种植所需要的相关配套。基层要让好政策切实惠农富农,需要制定相应的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政策,而这些政策的制定,不能只做上级的“传声筒”,更不能“闭门造车”、“想当然”,需要全面了解本地实际,这就不能屁股“粘”在办公室挪不动,要勤动腿,到百姓家中做“常客”。通过实地走访掌握基本情况,种出来的“树”才不会长成发育不良的“病树”,或营养过剩的“坏树”。

政策实施后,有什么效果?群众怎么看待的?群众最期待什么?最不喜欢什么?这些信息不会主动飞到办公案桌上面来,更需要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多与老百姓做一条板凳,摆摆“龙门阵”,拉拉家常,从百姓口中了解政策落实情况,聆听群众的期待,记录群众的困难,以群众的口碑和好恶来决定政绩和发展方向。做百姓家中的“常客”是收集民情的重要途径,是党政机关行好政的关键,让为人民服务做到有的放矢,也是搞好党群干群关系,与群众连心贴心的重要抓手。

让群众谈想法,聚民力集民智,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发展新农村,就要党员干部主动融入群众,和群众混“脸熟”。 俗话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做好百姓家中的“常客”,多和百姓打交道,多从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百姓才会把干部当成自家人。群众把党员干部当成连心人、贴心人、自家人,百姓的诉求才能更好的传达;百姓的困难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一些问题和矛盾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群众的大力支持,做好百姓家中的“常客”,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是党取得革命成功的“钥匙”,更是建设新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宝藏”。

关键词:百姓家常客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验证码: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
精彩推荐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