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8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贵州日报关于“侗人网”的文字

[复制链接]

16

主题

1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llanoshaduf 发表于 2009-9-21 17:4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籁之音”富侗乡———黎平传承“侗族大歌”发展文化产业纪实(图)【来源:贵州日报】 </center>  今年7月,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13名来自贵州黔东南的侗族姑娘以一首“蝉之歌”入围,并在决赛中获得银奖,这其中就有8名姑娘来自侗乡黎平。  在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直播的国内最高级别的歌唱赛事上,“侗族大歌”让观众领略到了来自贵州大山中犹如仙乐般的天籁之音,也知道了在贵州大山里的侗乡,竟还留存着这么神奇迷人的民族文化瑰宝……  历史上,唱侗歌是侗家人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社会交往的重要活动,也是侗族青年男女传颂甜美爱情的象征。 而今天,“侗族大歌”已成为侗家人展示给外部世界的一道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  如今的许多侗寨,鼓楼下是侗家人教歌、学歌、练歌的大课堂。寨子里的男女老少、姑娘小伙,在鼓楼席地而坐,肩并肩,手拉手,款款歌声便悠扬而起……  “黎平侗族大歌今天能唱得这么响亮,是无数民间歌师和当地的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用辛勤汗水浇灌得来的,也是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为传承侗族文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向前发展的结果。”面对记者,当地一位从事民族文化研究的干部如是说:“特别是多彩贵州风的舞台,提高和展示了侗族大歌的魅力。”  侗族大歌过去仅在民族村寨民间传唱。上世纪80年代初,有着超前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黎平县,开始将侗族大歌引入中小学课堂,先后在民族一中、城关四小和部分乡镇中小学开办了多个侗歌班,在乡村成立了业余侗歌队、侗戏队,聘请当地民间歌师义务任教,每周安排二至三个课时,专门给学生授课。  从那时起,侗族大歌开始越唱越响。  1986年,由8名侗族姐妹组成的侗族大歌表演队随文化部第一次出访法国、德国、奥地利等10多个国家,她们在法国演唱了8场,引来数万观众,上万人的演出大厅,场场爆满。  侗族姑娘们那如天籁之音般的美妙歌声让人如痴如醉,轰动了巴黎。许多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连喊“OK”!就连法国总理和夫人也禁不住走上台来跟她们握手合影。多声部无伴奏合唱的侗族大歌,从此被国外音乐界权威人士称为“东方闪光的清泉音乐”。  1994年,黎平侗族艺术团的姑娘们,带着侗族大歌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轰动观众,不少人听了这美妙的歌声,昼夜兼程来到黎平,寻求侗族大歌的根源。  2002年2月,黎平侗族大歌在北京音乐厅进行了90分钟的专场演出,登上了中国音乐的最高殿堂,这不仅是黎平人的自豪,也是贵州人的骄傲。  2006年5月,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黎平7名侗族姐妹唱着侗族大歌,一举入围全州省级复赛32强,黎平选手占全州四分之一,是全省唯一一个有着多名选手入围省级复赛3名选手晋级总决赛的县。  今年7月18日,黎平60名少女组成的侗族大歌合唱团又在福建举行的2006·中国厦门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上再获金奖……  黎平为传承侗族大歌这一民族文化遗产,将其向文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导入,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新出路,使侗歌唱出新的希望。  在闻名国内外的肇兴侗乡,年轻农民陆兴凤的家就在肇兴侗寨中,鼓楼脚下河边崭新的吊脚楼就是他新开的宾馆。  这位侗家汉子从小就喜欢唱侗歌,为摆脱贫困几年前他外出打工。虽出门在外,可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始终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结。省吃俭用赚了点钱,从广东扛来一台电脑。肇兴刚兴起旅游,他便在村里开办一个专为游客服务的电脑打字店。  一次,有个外国游客来到店子前向他比划,意思是可不可以上网。陆兴凤脑子灵机一动,萌发了办网站的念头。  他的想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一个名为“侗人网”的网站很快建起。他最先做的就是把侗族大歌、鼓楼、风雨桥,以及纯朴的民族风情、美丽风光,制作成网页向外发布。  互联网竟是这样奇妙,很多国内外客人登陆了他的网站后,冲着侗族大歌纷纷慕名而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外国游客一批一批来到肇兴,侗寨像过年一样热闹起来。  旅游的兴盛,使陆兴凤富了。随后他在肇兴建起了涉外宾馆,专门接待国内外游客。富起来的陆兴凤又帮起乡亲们,于是这里的侗家人先后干起了导游、开工艺品店、农家乐、风情表演等乡间旅游项目。  肇兴乡中寨村四组农民奶玉凯自幼喜唱侗族大歌、自开起民族工艺店后,一年就挣了二万多元。说起侗族大歌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位脱了贫的侗家女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唱歌是自娱自乐、真是作梦也想不到,如今唱歌也能挣大钱”。  以侗族大歌为先导的民族文化风情旅游,在多彩贵州风的劲吹下,如今在黎平已是风生水起。肇兴等一大批侗寨名扬国内外,旅游业成为不少侗族群众的致富发展之道,过去扯牛尾巴犁田、围着锅台子转的侗家人,如今能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  黎平乡村侗族民族风情旅游的快速发展,已使全县新建的侗族民族接待站达100多家,直接参与经营的侗族群众有4000多人。去年来黎平旅游的游客数达到39.16万人,实现收入7438万元。今年仅上半年游客达25.47万人,直接收入达5047万元。  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族民间文化开放开发,已成为黎平未来发展的首选之路。这里的干部群众,心里装着大山,充满民族自豪感,推动着黎平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去年11月,在黎平机场通航庆典上,一万多名群众以优美高亢的韵律齐唱侗族大歌,创下了吉尼斯纪录。这一壮观的场面通过贵州卫视、广东卫视向外界直播,展示了侗乡那迷人的壮美和风采。  不久前,在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黎平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侗戏3项入选。接着黎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全体代表表决的形式,正式将全县80多个侗族村寨界定为民族文化重点保护村寨……  县委书记杨胜勇、县长闵启华自豪地描绘着未来:黎平将坚持盘活民族文化、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三大资源,在5年内将培育出5个侗族文化基地;到2010年,要实现旅游收入6亿元以上。 作者:易同军杨秀祥杨志刚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div id=[/img]

19

主题

8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jmhy188 发表于 2009-9-21 18:21: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