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领巾,每个孩子都有权力戴上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amap185968 发表于 2009-9-21 17:4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衣咸饭  儿童节的前一天,儿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很是兴奋,终于戴上了那块羡慕已久的三角形红布。我也感到高兴,因为在车水马龙的路上,他的脖子上终于有了个比较刺眼的标志。在此之前,学校发的是一条绿色的领巾,作为“预备队”的标志,但那东西根本起不到任何保护作用。  红领巾起源于西方,其实是汽车上路后的产物。当一个人在路上行走的时候,人眼对红色最敏感,所以,路上的养路工、清洁工、警察等等都身穿刺眼的马甲,无非是为了引起司机们的注意。孩子们自控能力差,不知道马路杀手的厉害,所以在西方,无论上学与否,很多孩子们的脖子上都戴有这样一条领巾。  这个东西传到了俄罗斯,当时这块土地上的政权把这个领巾做得更加鲜艳,而且还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红领巾”。这洋东西经过老大哥转销于华后,变成了红色事业接班人的象征。只有哪些表现“好”的孩子,才可以得到这么个玩意。  小时候由于出身于黑五类,我一直无缘戴上这么个东西。邻班有个同样出身的伙伴,可能实在是太羡慕这块布了,就求他爷爷――一个所谓的地主分子――给他做了一条戴在脖子上。被人告发在“抢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后果很惨。不仅他要取下这玩意,而且还把他爷爷抓到学校批斗了好几次。看来这东西不是随便能戴的。我虽不曾戴过这东西,但那时心里还是挺羡慕。太祖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班主任和我天真地以为只要表现好,就真可以戴上这玩意。平时就拼命地想表现好点。比如别人不愿意扫地,就叫我去扫,多做值日生。最搞笑的是有个盲人在学校附近的农田里迷路了,老师也叫我出去,把那人牵着走了很远,想给我增加点“积分”,但始终没有打动校领导的心。一直到把小学读完了,也没有戴过红领巾。不过,我的家乡很穷。当时那里别说汽车,就是拖拉机也才只有一台,还是手扶的,所以现在看起来,当时戴不戴红领巾,都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文革后当局对一些问题做了反思。但是这红领巾的事情,好像到现在都还没有做出反思。这真是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标志吗?估计只有脑残同胞才信。现在不仅城里的马路上、小区里到处都有汽车,而且农村里,不少人也把车开进了家里。我前年回老家时,就看到村头停着几辆汽车。因此,无能城市还是农村,孩子们都时刻受到车祸的威胁。  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大约有10万。去年稍微少点,但也很接近这个数字。其中,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意外事故”已成为儿童死亡的头号杀手。如何使孩子们避免这些无谓的牺牲,应该成为社会的当务之急。现在出国的人很多,我原以为只有欧洲才有红领巾这回事,后来有位从美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那里的孩子们也要带红领巾,意义当然不是什么扯淡的接班不接班,而是要避免车祸。周部长的水平再怎么差,好歹也在欧美转过一圈。听说不少领导们偷偷地看新语丝,但我不知道这篇短文新语丝会不会发,周部长会不会看。如果看了,立马要求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带上刺眼的领巾,避免他们受到意外的伤害,也算对国家民族做了一件实事。如果周先生看不到,但有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看了,做个提案,那也很好。以民为本,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从很多小事情做起。  不过,我对此并不抱很大的希望。汶川的孩子们的冤魂还没有升天,就有人跳出来说,学校的跨塌,并不代表建筑质量差,好像当地的学校建设得很好,没有改进的必要。真是找骂。直到很多人闹事了,有关方面才羞羞答答出来说要查一查。但是,废不废绿领巾,给不给每个孩子带上鲜艳而刺眼的领巾或马甲,倒是检验当局是否真正爱民如子,从小事和实事做起的一个小标准。  汶川灾难的受害者们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同情。其实,每年的车祸人数,比汶川之难还要高,也应该引起国人的同情和深思。先锋队的领导们马上要开全国大会了,真希望他们能废了这个规矩,让全国的孩子们都有一条刺眼的标志,最简单的莫过于给他们发条鲜艳而刺眼的领巾。  原作于2008年6月1日,6月7日修改。<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