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4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山处,巫水边:一把“高椅”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residecuracy 发表于 2009-9-21 06:54: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5年8月29日晨。在一座被当地俗称为“仙牛望月”的小山上,俯瞰“高椅”。这样的风水景致,不知六七百年间,是否一直如此令人沉醉? □撰文/邹  容 摄影/ 周志刚   藏于山水深处   若以长沙为参照起点,应该向西翻过雪峰山最高峰苏宝顶。当然,也可以不翻。从洞口、绥宁、靖州,绕过雪峰山山系最南末端,折回其西南麓。然后,在会同、洪江、靖州相交接的S061道跃进桥,东折,径往深山方向跑13公里,蜿蜒巫水跃于眼前,水边的那片村落,就是“高椅”(怀化会同县境内)。   在古文献记载中,高椅所临巫水,被称为“雄溪”,是沅水中上游5条主要支流之一(雄、满、酉、舞、辰),古名“五溪”——在更久远的年代,高椅是名副其实的“五溪腹地”。即使是今天,它也属湘西南边陲范围。   洪江古商城的“后花园”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 在区域地图上,高椅被标注在巫水(沅水主要支流)中下游位置,在其所辖的会同县城东北,离城48公里。   在怀化市的诸多旅游推荐路线中,“高椅”的名字一定会在“二日游”、“三日游”中出现,并称其处于“张家界-洪江古商城-高椅古村-通道-桂林湘桂西南旅游黄金线的中心环节”。   事实上,从地理位置、聚落特点上看,高椅更像洪江古商城的一座“后花园”。   从高椅到S061道(据说这是“会同县第一条水泥乡村公路”),再往北面的洪江古商城,车程仅半个小时左右。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  高椅是个古村落,2001年被公布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至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间修建的,类似徽派的民居建筑104栋(原有330多栋)。当然,这样的规模与洪江古商城那种咄咄逼人的富丽、豪气并不能相比,但村中宁静、散淡,自有一种从豪迈归于平和的田园气息。   而村前一条拐了180度弯的巫水,成就了高椅曾经的浪漫与繁华。   “巫水两岸,森木密布不见天日”   ★老屋。   正如洪江古商城的豪放、霸气归因于它所濒临的沅水一样,高椅的一度繁华也来自于一条水。巫水。   高椅,最早称“渡轮田”,文献称“此地在唐宋以前,是巫水一处古渡”。从巫水可直达沅水,由此而通常德、洞庭湖、长江、东海。另有史书记载,“沅水流域之木材大部分产于沅水流域多支流山岳地带……巫水之道,靖县、会同,均为盛产木材之区……以杉木最多,久已驰名长江”,“巫水两岸,森木密布不见天日……过去产销颇为畅旺,因木材起家致富等颇众”。   在高一村10组一幢挂了“关西门第”牌匾、装饰有豪华卷棚(相当于现在的吊顶)的宅院,73岁的明远英称,这家主人叫杨芳柏,原来家中“就是在常德做木材生意”,“那时很富有”。   这个宅院门前走廊均为青石板,最长的一块有4.08米。据说,高椅不产石材,这些石板是当年杨家雇船贩木材去常德,然后从常德买回来的,“船回高椅,是逆水,空船不稳,需要重物,正好就运石材回来建屋”,越富有的人,运回来的石材越大。村中另一位老人,78岁的杨振刚甚至记得高椅人最喜欢去的一个石材销售地——常德白河“滑石”,“别人都不识货,嫌那地方小,其实那里的石材最好。”   几百年以后,事实证明了高椅人的精明与眼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如梅花一样绽放在这片山谷里的窨子屋群,其石板大都完好如初。   杨振刚说,高椅祖先还向沿海、南洋出产“茶箱板子”(茶叶罐),“专赚外国人的钱”。而1945年“高椅过过最大的船,运的是美国人的武器,因为雪峰山打仗啊,武器是运到武冈去的,晚上来,早晨走,我亲眼看到了”。   高椅的商业衰落于1945年以后,“国道偏离高椅,水运亦逐渐衰落,导致其经济回复农耕状况”。   “五瓣梅花”的命运      高椅最兴盛的时期应为明清。   村中保存了很多那个年代建宅的铭砖——“乾隆三十四年”、“咸丰三年秋月吉日”、“道光元年”、“道光十年”,随处可见。铭砖大都镶在高处,因为由小片石砌成的墙基一般高于60公分,最高至2米。据称,高椅地境“年相对湿度在80%左右,且有3个多月的梅雨季节”,高墙基可以“避雨、避潮,防腐朽”。   在村中最早的一本清代族谱中,高椅村的布局,青石板的里巷纵横串通,“被道路、田园隔成5个自然群落”,是非常精美的一朵五瓣梅花。   遗憾的是,其“梅花蒂”五通庙(道教神庙,始建于南宋末,1257年)于1980年被拆。此前,组成五瓣梅花的“老屋街”、“坎脚”和“大屋巷”、“田段”、“上下寨”等建筑群也已有毁坏。原来民居中的青石板,也多于1959年被拆去修洪绥铁路,如今,村中一些精美的旧式家具也呈流失状态。   “五瓣梅花”半凋零。   但是,2005年8月28日我们看到的导游小杨,却宁愿从打工地回来,他坚信高椅能“发展起来”。小杨爱编快板,赞美自己的家乡“湖南百景人人爱,高椅古村也不赖,明清建筑八百载,古色古香处处在”;78岁的杨振刚,重病卧床,但认为自己“还不能死,还要为高椅撰写3块碑文”,留下高椅生动的变迁史;8月29日,我们还看到乡人大主任拿着皮尺在里巷间测量,画出一张又一张的下水道改建示意图。   “乡土建筑在人类的情感和自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功利性的,同时又是美丽和有趣味的”,“由于文化和全球社会经济转型的同一化,面对忽视、内部失衡和融合等严重问题,全世界的乡土建筑都非常脆弱”——出自《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年,墨西哥)的这段话,无疑也隐含着高椅的命运。   高椅最谨慎的走向,也许仍是它本身所拥有的,那种有序发展中自然自足的聚落状态。相对于国内大部分古村古镇以旅游为名义的极限开发,再过10年、20年,高椅所保留的一份平和、恬淡,也许会被人们视为珍宝——   高椅还在,偶尔来坐坐。   GEOGRAPHY考证   “杨家将”的后人   高椅今天的大姓为“杨”。按村里导游小杨的说法,你在高椅村碰到的85%的男人(村民594户,共2205人)都会姓杨,女人姓氏复杂一点,“有很多嫁过来的”。   高椅村的杨姓,身份记载为侗族。但人类学家追根溯源,认为他们“并不属于真正的侗族”。村中由清代、民国留下的族谱,均称高椅杨氏为“南宋诰封威远侯杨再思后裔”,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杨家将”家族的一支。族谱记载,元至元四年(1267年),“杨再思六世孙从瓦窑迁来高椅”,替代了曾在此生活11代的黄姓。高椅曾为“武陵蛮”南部,其土著应为侗族,住周围山上(今仍保存石榴寨、上坪寨等地名及一些破砖、烂瓦)。杨氏落脚高椅,逐渐融入其间,也被称为侗族。   据记载,杨氏祖先从江西吉安迁来,在找到高椅这个地方之前,曾“用了整整124年,5代人的时光,先后搬迁了6处居地”,最后“相地择居,卜云其吉,落诞于此”,并将原来“渡轮田”的地名改为“高锡”。   以后,高椅杨氏“又有分支发展出去”,“南京下关乌衣乡巷,也称杨家巷,他们的祖籍就是会同高椅”。导游小杨说,今年他还接待过一群四川来的杨姓游客,自称祖先也是从高椅出去的,“在这里找到祖墓,跪地大哭”。   GEOGRAPHY手记   一个家族   738年以来的浪漫气息   1.“椅背”与“扶手”上的行走   高椅之名,显然来源于其三面环山、一方临水,状如“一把太师椅”的奇妙地形。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  高椅周围的山,除西北面大禁山(高椅村后山)起源于云贵高原,“经靖州、长铺子逶迤而来”,其余均属于雪峰山主脉南麓高登山的分支。其中,东面隔巫水相对的称“梦云山”(俗名“孟营山”),海拔692米,东北方称“青龙山”,西南、东南分别为“白虎山”、“朱雀山”(又称“案台山”)。这些山峰,组合成了“太师椅”中高两边低的“椅背”、“扶手”。其海拔由西北-东北-西南-东南逐次降低,使得高椅用“椅背”、“扶手”自然阻挡了凛冽北风,而悠然享受着南来暖风。   2005年8月29日晨。我们爬上高椅四周的山林,沿着“椅背”和左右“扶手”游走,发现高椅村一大片鳞次栉比的黑瓦翘檐,古朴、简洁的封火白墙,在河边雾气与半山云烟间,呈现出不同角度、不同秩序下的变幻风景。   2.红、黑鱼塘和月光大院   红、黑鱼塘不是说两个鱼塘分别是红色、黑色。它们位于高一村(高椅村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因人口增多,被行政划分为一村、二村)“大屋”建筑群中心位置,一条石板小径隔为左右,左塘喂养观赏鱼,称红鱼塘;右塘喂养食用鱼,称黑鱼塘。周围以木栏杆连接6幢住宅。   据记载,红、黑鱼塘“开凿形成于清朝嘉庆末年”,近200年来,除了“供人观赏、纳凉”,还“提供就近消防用水”,“两池塘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池”,它跟村中央“最后起沉淀去污作用”的大塘(形成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又都蕴藏着“一片水世界,群龙栖息地”的风水理念,体现了古代乡土聚落所达到的那种“山水平衡”、“天人合一”的惊人智慧。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  “月光大院”是一处修建于清同治年间,但又有“欧式”拱窗痕迹的宅院,位于高二村。其主院因火灾毁于光绪二十年。   村中78岁的杨振刚老人说,宅子的主人杨宏澍,是民国初年走南闯北采购药材的医师,“在上海、北京那样的大地方看过西方建筑,回来想改,老族长们不接受,最后互相妥协,就改了一个旁楼月光楼。”   如今,这幢中西结合的月光楼,呈现出独特韵味——侧面高大的封火墙上,有当年的绣楼,年轻、羞涩的姑娘曾从那里抛下绣球,而绣楼下是欧式拱窗,窗下是往洪江的青石古驿道。   只是人马过往,故事已湮没无踪。   “月光楼”的墙上,还有一条鲜明的墨痕。写着“公元1996年6月初二上午12点洪水水位线 银记”。这是一位叫杨运银的老人在1996年记下的。此前,在红、黑鱼塘边,晾晒大红花被单的老人也说,1996年夏天,那场洪水淹过了鱼塘,直到住宅的阁楼。   9年过去。在曾遭受过“没顶之灾”的高椅,夜晚,我们依旧听得见隐约人声、牛羊声、蛙鸣声,看得到萤火虫在黑暗的屋子里轻轻飞动的身影。   3.被高椅的石头魅惑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明洪武十三年的民居铭砖。 <IMG src=http://www.dongren.cn/bbs/[/img]</IMG>★式微与挽留。      离开高椅的时候,阳光正烈。执着地往村里跑。因为那些巷子里每一家的门口,都随意放着一两块石头。那些石头,温润,光鉴无比。据说,它们都是从巫水河中取回。   突然被这些石头深深魅惑。觉得它们像是有灵魂似的。于是,找最漂亮的一块,去问老乡,可以送给我吗?   “不舍得的。你知道这块石头在我家多少年了?二十几年了。我嫁到这里,就有。”   我最终没有搬走高椅任何一块石头。   它太重了。郁积了一个家族738年以来所有的浪漫气息。是一个乡土聚落的无穷生涯。 深山处,巫水边:一把“高椅”<div class=[/img]2006-3-29 06:19

19

主题

9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poorerpichi 发表于 2009-9-21 10:49:02 | 只看该作者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3#
memoir5235 发表于 2009-9-21 14:43:32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象摆古,说的似曾相识。又懂了点历史,值得一看。[em01][em01]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4#
orphan2654 发表于 2009-9-21 18:38:02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