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统计局干部曾玉平黔东南州挂职纪实中国信息报特约通讯员 廖易新 记者 杨永彦/文 在层峦叠嶂的黔东南苗岭深处,人们常见到一个忙碌的身影,或在田间地头看庄稼长势,或在灯光昏暗的矿井里检查安全设施,或在简陋的乡村学校察看师生生活学习情况,或在农村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困难……他,就是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副总队长,挂职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州人民政府副州长的曾玉平。 2004年2月,曾玉平告别娇妻幼子,从繁华的京都来到偏远艰苦的黔东南州挂职工作,先后协助州长分管过教育、安全生产、烤烟生产、旅游、人事、商务、档案等工作。初到黔东南,曾玉平一切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为尽快进入“角色”,掌握全州情况,他一到黔东南就“沉”下去,向农民学习,向工人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 曾玉平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除积极参加州委中心组和州政府党组中心学习组的学习外,还挤出时间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认真研读近几年中央、省、州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有关安全生产、烤烟生产、旅游、教育和人事、商务、档案等方面的文件和相关业务知识及法规,写下了几万字的学习笔记。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积极参加,踊跃发言,并结合实际撰写了很多学习体会文章,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从我做起》在黔东南日报发表。他还主动上门为州教育局、黔东南师专的全体党员作了《正确认识形势,积极投身先进性教育活动》党课报告;多次到先进性教育联系点天柱县进行调研指导。他的学习精神感染了周围的同事,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 曾玉平把深入基层调研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要稍有空闲就深入农村、企业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掌握工作情况,理清工作思路。挂职期间,他跑遍了全州17个县市区的许多乡村,行程10万多公里。在调研的基础上,他撰写了《对加快发展黔东南州劳务经济的认识与建议》、《深化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发展》等10多篇调研文章,对黔东南州的改革发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其中有几篇文章,分别在国家级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受到省、州领导的肯定和好评。 对分管的工作,曾玉平他每一项都抓好落实,并有所创新。 ——抓安全生产。他除了在建章立制和建立防范机制上下工夫外,还突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个重点。他组织把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县区和有关部门,层层签订责任书,按季度在新闻媒体上发布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开展了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农用车、水上交通、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工作。为落实安全监控措施,曾玉平不仅组织全州煤矿强制性地安装了瓦斯监测器,还组织全州率先在全省安装使用了汽车行驶记录仪。为了解决贫困山区经常发生农用车载客安全事故的老大难问题,他在丹寨县组织开通了微型客车乡村线路试点,既方便了群众,又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目前试点经验已在全省推广。2004年黔东南州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0.4%和8.8%,实现了“双降”和“双控”目标,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抓烤烟生产。他积极采取措施,稳定种植面积,2004年全州烤烟种植面积达到11.87万亩。他积极推广“漂浮育苗”和“地膜烟种植”技术,全州漂浮育苗移栽面积达到54%,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地膜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65%。为构建烟草收购部门与烟农的和谐关系,曾玉平多次到州烟草局为职工授课,从国际国内市场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从区域经济到烟农的利益,以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广博的社会学知识和对党中央“三农”政策的深刻理解,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企业与烟农的鱼水关系,博得职工的阵阵掌声,深化了职工对烟草行业的认识,增强了对烟农的关爱情感。2004年,不仅全州烤烟生产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计划任务,而且全州烤烟单产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烟农总收入1.15亿元,比上年增加2466万元,实现农特税及附加2456万元,烟草企业也获得了丰厚的效益回报。 ——抓教育发展。曾玉平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两基攻坚”和“专升本”工作。他多次深入“两基”未达标的台江、雷山、剑河、黎平、从江、榕江6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调研,督促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抓好“两基”攻坚工作,深入乡镇、学校现场指导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使全州“两基”工作在2005年全部通过省政府验收。为早日实现“师专升本科”目标,他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分管省长汇报,取得了省政府对黔东南州“师专升本科”工作的支持。他多次邀请教育部有关同志到黔东南就“专升本”工作进行指导,目前“师专升本科”已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有关工作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 曾玉平还积极推进人事、商务、档案等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推进黔东南旅游业发展,曾玉平协调了巴拉河流域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申报和迎接国家旅游局的验收工作,参与了省旅游优先发展区——黎平、从江、榕江旅游区发展规划和项目申报工作。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牵头筹备成立了州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 曾玉平不分管统计工作,但他对基层统计工作、统计人员却有一份特殊的关爱。刚到黔东南就深入到该州统计基层单位开展调研,不仅看到了基层统计局艰苦的工作条件,更重要的是了解了基层统计干部思想封闭、统计改革发展滞后的现状。因此,他积极联系江苏、浙江、上海的统计部门,组织州、县市统计局长和业务骨干赴三地学习考察;争取到国家统计局专门为贵州省基层统计局长办了一期培训班。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统计局、调查队的支持,帮助解决了凯里市城调队、麻江县农调队、雷山县统计局购置交通工具经费;协调解决了剑河县统计局搬迁建房经费;协调有关部门向州统计系统捐赠了50台计算机、添置了计算机网络服务器,想方设法资助三穗县改善了乡镇统计办公室办公条件,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县乡统计信息网络;向国家统计局争取了州内县统计局办公用房建设补助资金。曾玉平几年来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州统计系统的办公条件,开拓了基层统计干部的视野,激发了他们进行统计改革的热情。黔东南州统计局2004年被评为全国统计先进单位,获得了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统计局的表彰,这与曾玉平的帮助和支持及业务上的指导分不开的。 曾玉平是一个心系民族贫困地区,努力为地方办实事的热心人,农民家庭出身的他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多次帮助过农村失学的儿童。有一次他在天柱调研,了解到社学乡溪口村侗族女孩杨爱玉考上了州重点高中,但因家贫无钱缴纳学费,立即捐助1200元供她上学。 曾玉平从中央国家机关到黔东南民族贫困地区工作,不畏条件艰苦,心系苗乡侗寨。挂职两年来,他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规范自己,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8平方米的卧室兼会客室一住就是两年,妻子孩子千里迢迢来看他,正逢酷暑,一家三口挤在一张床上。有的同志要为他在招待所另外开一间房,他为了不增加地方的开支,婉言谢绝。 曾玉平尽职尽责,作风正派,工作扎实,团结班子成员,遵守工作纪律,将务实的作风和创新的思路带到黔东南,为黔东南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深受全州干部群众的好评。<div id=[/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