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15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从卖糖葫芦开始创业的北大学生成了副教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geese62578 发表于 2009-9-21 15:3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卖糖葫芦开始创业的北大学生成了副教授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卖糖葫芦”北大毕业生享受“副教授”待遇北京青年报: 奚宇鸣    2006年01月23日   鞍山  本报讯 因屡次求职未果而在自己的家乡大连卖糖葫芦的北大才子武小峰,目前已赶到鞍山某医疗企业报到,正式开始了他在企业打工的生涯。记者昨天联系到武小锋的母亲,据她说,那家企业一去就给了他副教授的待遇,虽然不识字的她说不清“副教授”的待遇是指什么,但是“配了手机、电脑和个人单独的办公室,并安排了临时免费住房,合同签的是一年,月薪3000元,还不算奖金、年终分红”。对此,母亲表示满意。 从卖糖葫芦开始创业的北大学生成了副教授。[1]转瞬之间变成了烫手的人才,对社会绝妙的讽刺。教授级待遇武小锋受得起吗[1]本版PDF 北京青年报:    2006年01月23日   在媒体的强烈关注下,屡次求职未果的北大毕业生武小锋,终于在众多企事业单位伸出的“橄榄枝”中,选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  据《沈阳今报》1月22日报道,昨天一大早,辽宁爱母医疗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宝山便开车来到武小锋普兰店的家中,亲自将武小锋接到他的企业。李宝山表示,企业正处在发展中,很需要人才,对于武小锋,可谓求贤若渴。据了解,公司为武小锋提供的免费住房就在公司附近,在公司只有教授级别的人才能享受得到,这次算是破了例。  看了这条消息,笔者既为武小锋找到工作而高兴,同时也为李宝山董事长爱才、惜才、礼才的精神而感动。但在感动之余,又不免有一丝忧虑:让一个初出茅庐、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一到单位就享受教授级别待遇,似乎有点不太合适。  因为这样做,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对现有员工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正常的晋升制度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从有利于武小锋成长的角度来看,对其过分关爱,无功受禄,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  在管理学中,有一种方法叫“蘑菇”管理,意思是说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通常都会像种蘑菇一样,把他们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蘑菇”经历虽然痛苦,但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当上几天“蘑菇”,往往能够消除人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也更加实际。  可见,无论一个人多么优秀,在刚开始的时候都只能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不该有什么特殊的照顾,“蘑菇”的经历对于成长中的年轻人来说,就像蚕茧,是羽化前必须经历的一步。所以,如何高效率地走过生命中的这一段,从中尽可能吸取经验,成熟起来,是每个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如果武小锋真的相信自己的实力,那就应该坚决地谢绝企业给予的教授级待遇,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老老实实地当一段时间的“蘑菇”;然后再凭自己的才能和业绩向大家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李建波(河南 职员)[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3:44:01编辑过]               *.*.*.*   2006-1-14 8:53: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当今的聪明人从来不给社会开药方,把社会问题归于个人是他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因任何社会都有成功的个案,不管这个社会多黑,多不公正。“如果说我们非要从中反思点什么出来,那就是知识不一定决定命运,而性格则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武小峰的事例充分暴露出当前性格教育的缺失。”(众议堂[1])当知识不一定决定命运,而要靠学子的出身,出生地,社会关系,.......等。这才是社会的一大悲剧!众议堂北京青年报:    2006年01月14日   议题:据1月13日《沈阳今报》消息,曾以普兰店市高考理科状元身份走进北京大学的武小峰,毕业后求职屡败返乡务农,每天在家串糖葫芦卖。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与议论。解读“失意的北大人”  在中国,高等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属于“精英教育”。而如果冷静地审视像武小峰这些“失意的北大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他们身上赋含的知识技术和文化素养,都决定着他们相较于普通社会群体来说,仍然是属于高素质人才。同时,谁也不会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人才已经多得需要让“北大人”去卖肉、卖糖葫芦的程度。  所以,对“失意的北大人”,我始终反对以诸如“才子平庸”以及“文凭崇拜”的视角来解读。我以为,“失意的北大人”,昭示的实际上是某种就业环境的扭曲与异化,是民权跟民生的某种不和谐状态。不久前,中国社科院推出的《当代中国社会流动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社会还未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模式。“失意的北大人”武小峰,应该作为我们今天就业制度和就业环境下一个令人悲怆的“缩景”。单士兵(江苏编辑)暴露性格教育与用人机制双失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个悲剧,北大生串糖葫芦,还是小学生成大企业家,都是个人奋斗和社会认定的结果,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好。如果说我们非要从中反思点什么出来,那就是知识不一定决定命运,而性格则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武小峰的事例充分暴露出当前性格教育的缺失。  这位“内向”的高考状元承认自己对社会有无法融入感,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也表现得非常紧张。其高中时的班主任老师也证实他不善与人交流,为人处世比较欠缺。而这种性格缺陷则成为其求职的障碍,武小峰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北京一家医院面试时,他落选了。这值得我们的教育机制反思,过于看重知识而忽视性格塑造的教育传统,不仅导致人才资源的浪费,更会让我们的教育付出沉重代价。司欣(江苏市民)北大毕业生就不能串糖葫芦?  北大毕业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名牌效应的就业优势,社会崇拜名校,公众不能接受北大毕业生卖肉、串糖葫芦是事实,但是市场并不完全相信名校神话,市场更相信能力素质,北大毕业生也没有就业的特权。实际上,公众不能接受北大毕业生就业困难这一现实的个案,折射出了公众心目中的血统论和以出身论英雄的社会价值取向。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化解的。传统意义的正式、高薪、轻松的工作已经越来越难找了。广大毕业生旧的价值观念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就业观念与期望值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其实,像武小峰这样的高才生如果调整心态、掌握一些求职技巧,抛开家乡大城市的传统就业圈子,或者干脆把糖葫芦产业发展壮大,也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叶祝颐(湖北教师)[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 21:07:22编辑过]      *.*.*.*   2006-1-14 9:05: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3 楼   文章提交者:bethel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知识,性格都不是.      *.*.*.*   2006-1-14 9:26: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4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同时,谁也不会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的人才已经多得需要让“北大人”去卖肉、卖糖葫芦的程度。“北大人”无疑是高素质的群体。就武小峰个案分析,除了不善交际,可说挑不出大毛病。他可能不适合搞管理,但非不适合其它行业,如科研。问题是许多单位早就人满为患,其中许多人的素质远低于武小峰们。更大的背景则是武小峰们成了高校扩招的牺牲品。      *.*.*.*   2006-1-14 9:55: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5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性格教育,无非说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能投身”糖葫芦产业“这点,足见其坚韧的品格非一般学子,更非啃老族可比。看好武小峰。      *.*.*.*   2006-1-14 10:14: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6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北大卖糖葫芦才子已找到工作 称被关注丢人(图)              2006年01月14日 14:13:42  来源:沈阳今报             【字号:大 中 小】【背景色         】【留言】【评论】                武小锋穿糖葫芦的动作十分熟练。大连晚报资料图             相关链接:北大学子卖糖葫芦续:父亲后悔逼子报北大                          北大毕业学子毕业没工作 待业在家穿糖葫芦 图                 全国关注 北大才子觉得丢人                             核心提示:昨天,《北大才子毕业在家穿糖葫芦》一事经今报报道后立即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各地读者纷纷打进电话关注武小锋的命运。国内知名网站搜狐网将与今报联手推出搜狐调查,让更多的网友和读者来关注武小锋。                 反馈                 他没到人才中心报道?                 昨天,今报相关报道被放在搜狐网和新浪网首页显著位置。在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同时,更引起了大连市人事局的高度重视。                             当天,大连市人事局的相关领导专门研讨了武小锋的情况,并将为其提供最适合他的岗位。据大连市人事局办公室的牛主任介绍,人才中心毕业生指导部的刘华部长已经带领相关人员赶到武小锋家,与武小锋直接做了交流。人事局将协调卫生系统各个部门的代表,与武小锋举行双向选择的见面会。                 “这么高的学历却未被人才中心发现”,刘华部长认为个中原因是武小锋一直没有到人才中心报道,否则他们肯定会为武小锋想办法的。                 从事人才交流多年的刘部长一再强调,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彻底转变就业观,至少要主动推荐自己,不要总在家呆着。                 多家企业争挑北大才子                             “北大毕业生是人才啊,怎么能浪费呢?”“让他到我们单位试试吧!”昨天一大早,今报的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来自国内多家企事业单位都纷纷对待业在家的北大才子抛出了“橄榄枝”。                 山东威海一个制药企业的孙先生转达公司老总的话,欢迎武小锋到他们的企业工作,并提供一些岗位供他挑选。                             天津医学杂志社的领导也对武小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他能到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除此之外,郑州的会计师事务所,厦门纳润公司等十几家企业都愿意为武小锋提供就业的舞台。               对话                 我喜欢稳定一点的工作                 人物:武小锋                             对话背景:北大才子的“悲惨”遭遇见诸报端,武小锋的生活立刻有了变化。一片空白的前途一夜之间长满了“橄榄枝”,反而让他有些应接不暇。昨天早晨6点,武小锋赶最早一班车从普兰店到大连参加面试。                 今报:一大早就来到大连市,是谁让你来的?今天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武小锋:这几天,大连市人事局和人才中心帮我搞了一些和企事业单位的见面会,我来参加。                 今报:你的事情经媒体报道以后,许多人都在关注你,国内一些企业也都要为你提供就业机会,你的心态是否发生了变化?                 武小锋:感觉挺丢人的。                 今报:对于你屡次求职失败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你性格的原因,你认为呢?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武小锋:我性格偏内向,不善表达。可能是(求职)失败的原因。至于改变,不太容易,我以后尽量吧!                 今报:你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什么?                 武小锋:稳定一点,最好和我的专业接近。                 今报:现在你的工作刚刚有了眉目,你还有什么担心吗?                 武小锋:也担心下岗什么的。我喜欢平静、稳定的生活。                 今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是高分低能,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武小锋:可能有吧,但我不是。只是我不愿和别人交流罢了,我的专业知识绝对过硬,我相信自己能做好本职工作。                 儿子成反面教育的典型                 人物:武小锋父亲武永田                 对话背景:             武永田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理想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四亩薄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但他“产出”了普兰店市的理科状元,武小锋成为北大的学生后,武永田似乎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五年苦读,武小锋没有成为北京人,也没有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是待业回老家穿糖葫芦。                 今报:小锋刚考上北大时,您想没想到儿子毕业后会找不到工作。                 武父:哪想过啊。谁不知道北大和清华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呀,(从那毕业)都找不到工作,哪还能找到工作呀?                 今报:现在这种现状和当初有很大的反差,您从心里能接受这个现实吗?                 武父:心里不好受啊。小锋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真是风光啊,光宗耀祖啊,可是……                 今报:现在,您对儿子的期望是什么呢?比如说职业,或者薪水?                             武父:我家虽然困难,但还能维持生活,也不想小锋大富大贵的,给家里多少钱。国家毕竟培养他一回,希望他能找一份适合他的工作,最好稳定一点。我真担心他有了工作再下岗,犯愁啊!                 今报:去年7月,小锋在北京找不到工作回到老家,当时,您和老伴是不是感到挺意外?您当时对儿子说了什么没有?                             武父:我一直都没想通,这北大毕业生咋能找不到工作呢。看儿子着急上火,我就一句话没说。我知道,儿子压力比我们大,有一段时间,他满嘴都起泡了。这个时候我可不能埋怨他,只能劝他等机会。                 今报:您说的压力是指什么?小锋回到家以后是不是引来很多风言风语?                             武父:丢人啊。让人家笑话啊。不瞒你说,小锋这事在村里造成最不好的影响就是,村里人教育孩子时都拿小锋当典型,“上大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都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呢!”             (张晓宁 闻峰)                   【推荐给:   】                  【关闭窗口】(责任编辑:成岚)       *.*.*.*   2006-1-14 16:29: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7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扩招不扩招是个大问题   2006年01月14日 13:01:57  来源:南方报业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离春节越来越近,一周来大事不断。国内,全国科技大会成功举行,这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类四级,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我国3年裁军20万,军队总员额下降为230万,机构更精干,作战力提升。国际上,最受关注的是日本脱离“四国联盟”,企图以“公投”方式、避开常任理事国入常。这里,我们关注一下近期十分受关注的高校扩招事件。    首先是教育部公布了我国2006年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其中普通本专科计划安排530万人,其中本科生260万人,研究生初步安排40万人(见南方日报1月8日02版报道)。这一数字比2005年增加了不少,也就是说,扩招势头仍在延续,其中本科生就增加了30万。随后,省内包括暨大、华师、华工、广外等各高校纷纷表示,今年本科生招生基本与去年持平,不再扩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增“质”的方面上来(见本报1月9日A01版报道)。接着省教育厅厅长郑德涛特意在2006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补充说明,即使有部分重点高校今年不扩招本科生,今年我省普通本专科招生争取增长9%左右,并且指出加快高教发展,不能将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对立起来,不顾质量的规模没有意义,但只谈质量不讲规模也不行(见南方日报1月10日A01版报道)。     政府和各高校,因为处于不同的考虑,而对扩招态度各异,一时让人无所适从。看来扩招不扩招,还真是一个大问题。首先来看扩招本身,经过几年的大扩招,近几年高教发展尤其是普通本专科生发展“神速”,几乎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现在,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已经突破200万,研究生突破35万。这其中,重点高校因为品牌、师资等各方面的优势,抢到了最大的蛋糕。     现在一些重点高校表示不再扩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点“消化不良”。连续几年的大力扩招,一些高校的基础设施、师资等已经不堪重负。不要说师资等因为屡屡捉襟见肘,仅仅是食堂,因为人多许多高校就痛苦万分,甚至被迫实行不同的下课时间,“错峰就餐”。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整体素质出现下滑。此外,学生就业也是一个大问题。受各方面影响,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各种关于毕业生就业难的报道屡见报端,各高校为此也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重点高校开始“刹车“,不再扩招,也是一种缓解当前矛盾的一种办法。     但上升到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层面,我国高等教育并不发达,大学生的确是少了而不是多了。因此,政府仍要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其中一点自然是“上规模”。但是,面对一些重点高校的“刹车”,面对不断上涨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政府还是应该早作一些规划,将后续的事情处理得周全一点。比如帮助高校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专业调整、加强高级技工培训等,帮助高校减轻就业压力,进而愿意主动扩大教育规模。毕竟培养的目的是“致用”,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否则,一味加担子,不仅高校不会认同,一般的学生也不会接受。一些普通和成人高校的招生困难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对而言,广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比较好,去年本专科整体就业率高达96.05%,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7.59%(见本报1月9日A01版报道)。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教育连着一个个家庭,对每个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可能是家庭最大的几笔支出之一。一旦这笔“投资”失败,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这笔费用,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其对高等教育的信心。如果各高校和政府能从这一点着眼,相信会对高校扩招多几分熟虑,也多想一些扩招和就业“兼得”的良策。(刘江涛)相关文章:      *.*.*.*   2006-1-14 16:43: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8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武父:丢人啊。让人家笑话啊。不瞒你说,小锋这事在村里造成最不好的影响就是,村里人教育孩子时都拿小锋当典型,“上大学有什么用,北大毕业都在城里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干活挣钱呢!” 高校教育连着一个个家庭,对每个家庭而言,培养一个大学生可能是家庭最大的几笔支出之一。一旦这笔“投资”失败,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这笔费用,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其对高等教育的信心。      *.*.*.*   2006-1-14 20:21: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9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平价医院会成为“乌托邦”吗   2006年01月21日 00:07:38  来源:新华网     网友:许 斌     《工人日报》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数医生并不认为平价医院能走得远,理由有二:一是百姓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二是医生报酬不到位。其中,主要是医生报酬不到位。一位主治医生说“面对病人我们也不愿意有经济头脑,更不愿意当生意人,但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太少!所以,明明凭经验可以诊断的病,我就开各种检查单,这样,我能有额外提成。”    以月入3000多块来支撑北京的生活,意味着那位医生不大可能供得起房子,也不可能送孩子进好一些的学校,总之难以过上有“水准”的生活。所有这一切,将轻易击破他的道德防线,收红包、拿回扣也就在所难免。“仓禀实而知礼节”这是古人都懂得的道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到这个地步的是道德楷模,不能用来要求普通老百姓。    现在上上下下谈平价医院,到底什么是平价?难道平价医院就是单纯的廉价医院吗?我个人的理解,所谓平价,是指医疗价格与今时今日的社会消费水平相适应,医院及医生通过提供医疗服务所得也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平价医院肯定不等于廉价医院。    平价到什么程度,首先取决于财政投入多少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尤其应注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如果财政资金大量被截留或者挪用,那么投入再多也是白搭。真正用于患者医疗补助的投入多一分,患者的负担自然就少一分。其次是控制医疗单位的合理回报水平。要搞平价医院就必须要厘清医护人员应得的合理报酬是多少,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合理的界定“平价”的范围。    如果不能大幅增加财政投入,也不积极改进管理模式,只热衷于兴建几所根本不可能推广的廉价医院,定几个文件要求杜绝以药养医、以检养医,寄希望于用道德说教治理现实沉疴,“平价医院”恐怕只能是“乌托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13:41:45编辑过]      *.*.*.*   2006-1-15 10:03: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0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有的医院报的时候说要更新小设备,可是拿到钱,就买CT机、核磁共振,甚至装修办公楼。这不是作实服务,而是作形象。”如果北京的平价医院,没有CT机、核磁......不知这些市政协医药界别的委员是否去这样的平价医院看病?我喜欢有停机坪,有CT机、核磁......平价医院的形象,那种低劣的平价医院——所谓0.71元就能治好肺炎的医院,我绝不去,一根冰棍还值1.0元呢。      *.*.*.*   2006-1-15 10:14: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1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北医三院院长陈仲强委员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建楼容易,买设备也容易,但是医生怎么办。社区医院医生水平还有待提高,让市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能放心去社区医院看,能信得过社区医生的技术。”这话说到点子上。现在的社区医院都有全科门诊,但有几个合格的大夫?多花点钱,多跑点路,我也到三院看病。      *.*.*.*   2006-1-15 10:19: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2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协和医院就诊量年年增加,人多得快插不进脚了。可我又不能说‘您这是多发、常见病,不用来这儿看’。”再高明的大夫也得看完病,检查,.....完,才敢说[/img]花钱买放心——值。[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5 10:25:27编辑过]      *.*.*.*   2006-1-15 10:24: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3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社区医生没有现代CT机、核磁......如何看病?      *.*.*.*   2006-1-15 10:29: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4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如此医生水平,设备水平让市民去社区医院看病?难!      *.*.*.*   2006-1-15 10:32:00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15 楼   文章提交者:1943 加帖在 转自:凯迪-网络国务院将出首个医改政策 2010年人人享医疗服务   2006年01月15日 08:59:57  来源:南方网 【字号:大 中 小】 【背景色         】 【留言】 【评论】         怎么看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是因为“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问题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低下、不适应群众卫生服务需求。”这些明确的表述来自国务院将在近期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自医改争论出现以来,国务院出台的首个关于医改的正式文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 2005年12月27日,国务院已经召集全国10个省会城市、6个地级城市、2个县级市的主要领导和有关负责人座谈,《决定》已经基本定稿。     《决定》明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提出了到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蓝图,并要求“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     该《决定》目前还属于征求意见稿阶段,待意见收集完毕并定案后,将于近期公布。     “2010年普及社区卫生服务”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点被设定在2010年。     届时,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将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城市人口覆盖率达到80%。     同时,《决定》中还明确,要维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与效率,防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大部分中小城市都没有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的基础,应该是全体居民人人享有的。”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陈洁说。     对如何达到这样高的覆盖水平,《决定》中有细致的规定。“在大中城市,政府原则上按每3万~5万城区居民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根据居民卫生服务的需要,下设若干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具体的实现步骤,《决定》中同样已经勾勒明确。“东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和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应加快发展,提前实现。”而且,“经济较发达的县和乡镇,可以借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做法,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     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确定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从哪里来。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整个GDP的比重为0.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高达40%。     “现在上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在预防保健这块有一点人头费,就是按照辖区内人口,大约是每人10元左右,其他都要靠中心自己创收了。”陈洁教授介绍。     对此,《决定》给出了确定无疑的答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责任在地方。此处的地方就是地方政府。     今后,各级政府要建立对社区卫生服务稳定的投入机制,调整卫生投入结构,新增城市卫生资源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     具体说来,政府对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政策,建立规范合理的收支运行管理机制,同级财政根据社区人口、当地发展水平、卫生状况、服务数量、本地综合医院的工资水平等因素,采取定额补助和综合补助等方式,核定日常经费补助,配备必要的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维护公益性质和日常运转。     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支两条线,就是机构的基本运作不依赖服务收入,但同时,财政的保障是‘扶而不包’,不能回到完全依赖政府的老路上。财政拨款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比如按医疗人员人头的定额补助、根据整体运作费用估算的综合补助,或者根据估算服务收入进行拨款的政府购买服务。”曾任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的蔡仁华解释说。     这对政府的财力无疑是一大考验。上海市长宁区正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综合试点,其中政府的投入达到了50%。而一般仅有10%左右。但这种模式显然难以复制,欠发达地区的财力不够。     和之前完全由本级财政负担本级医院的投入机制不同的是,这次国务院要求省、市财政应该对区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中央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必要设备配置等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市辖区政府原则上不再办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系建立后,医疗资源过渡向大医院集中这一结构性顽症将有望解决。     “三个等级医院之间的定位差异性不强、提供的服务雷同,加上曾一度实施的转诊制度也不复存在,造成了整个医疗体制非良性循环,医疗资源配置极不经济。”蔡仁华表示。     为此,《决定》对不同级别医院的分工做了明确的划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只能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残疾人康复等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     大型医院应集中力量从事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救治。目前的区级医院,及大多数二级医院,可能将逐步消化,从而不复存在。市辖区政府原则上不再办医院。     “如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预定的目标,三级医院的‘瘦身’也未必不是好事。”蔡仁华认为。一般来说,整个医疗体制应当是金字塔形的,而目前我国却是倒金字塔形,顶端的三级医院无法体现出应有的技术水平和价值。     《决定》中规定的首诊制度很可能成为推动医院体系重构的起点: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定建立社区首诊制度,引导参保人员首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而和这个过程同步的是将过度集中在三级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下放。     《决定》要求定期组织高资质的医务人员到社区提供诊疗服务和技术指导;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有关学术活动。     “在社区医院的建设中,完全可以将三级医院中的一些技术人才调配过去,充当业务骨干。”蔡仁华说。他还指出,“一些有一定技术但精力有限的医务人员,在目前的三级医院中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就可以到社区机构去发挥自己的业务才干。” [em01]<div id=[/img]

17

主题

8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2#
mobilefolded 发表于 2009-9-21 18:47:04 | 只看该作者
  以我的经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对极了。  不管怎么说,一个男人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的滋味是不好受的。[em03][em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