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网-民族论坛-56民族论坛-民族社区

搜索
快捷导航
查看: 10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革”期间农民的负担到底有多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bocksdarky 发表于 2009-9-21 19: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是上交征购粮。“征购粮”其实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征粮”(相当于现在的农业税)。 它是按照土改时的“四固定”核算下来的。另一部分是“购粮”(国家订购粮)。它是“统购统销”政策的产物。理论上讲,“购粮”是国家先付一些定金给农民,秋收以后农民把国家定购的这一部分粮食上交给国家。不管你丰产还是歉收,都要交。而实际执行中,国家没有付给过农民多少钱,粮食照样交。美其名曰:“支援国家建设,农民最有自觉性。”  二是上交物质(包括生猪和经济作物产品)。这一部分不属于无偿上交,是强行廉价要生产队卖给公社供销社的。每个生产队要按规定完成国家任务。不完成国家任务的生产队,不准分配这些国家统购物质。比如,没有完成上交生猪任务的生产队,过年过节不准杀猪。  三是上交“三超粮”。“左倾”下的干部好大喜功、汇假报成风。本来减产,他硬要说成增产。为了表明自己的政绩(当时没有“政绩”这个词,而是叫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之类),就强迫农民上交“三超粮”。  以上列举的农民负担,各个地方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按可比的相对数算来,“文化大革命”中的农民负担大约是现在农民负担的2.5倍。只不过,当时是集体化的农业体制,大部分上交都不是直接从农民手上拿的,而是生产队集体上交的。<div id=[/im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Tutorials本版贴子更多>

  • 新帖
  • 热帖
  • 精华

Trading本版热门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