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工艺资讯

探访藏式面具制作:完美诞生于严谨

2015-06-06 16:57:54 作者:佚名 来源:中华民族文化网 浏览次数:0

 \  

西藏自治区级面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西洛现场演示面具制作技艺 摄影:冯登宁

  一张张造型夸张、用色大胆的藏式面具,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5月的一个上午,记者采访了位于达孜县的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具制作技艺传习点。传承人西洛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起了藏式面具的制作工艺流程。

  藏式面具的第一道工序——制作模具。传统模具分为泥制、牛粪制,现在又有了石膏制、金属制等好几种。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央益西于几十年前就在全区首次使用石膏为模具,并把这个技术教给了许多人。与泥制模具相比,石膏模具能够至少把面具制作周期缩短5至7天。

  虽然也会用石膏制作模具,但西洛现在还是在用传统泥制模具。泥制模具由红泥、草根、棉花等材料加水后,经过木棒多次击打充分混合而成。据说这样的泥塑晾干后不开裂。他们再以泥制佛像的手法按照《度量经》的要求制出的模具。

  几天后,模具干了,就开始了第二道工序贴模。面具在藏语里叫“巴”,意为用泥等制作的面具。然而事实是,藏式面具不仅仅用泥来制作。它的材料有泥、布、纸、香料、药材、动物胶、皮、铜、铁、竹、木等等。西洛自豪地告诉记者,他还用绿松石、红珊瑚、白珍珠等材料制作面具。这是他从一本介绍文物的书上看到后自己开发出来的。

  加央益西介绍说,木制藏式面具一般来自尼泊尔国和我国的云南省。有的资料上介绍说有牛粪制作的面具,这是不对的。牛粪可以用来制作面具的模具,而并不能用它来制作面具。他也曾用蜡为材料制作出藏式面具,不过都是在舞台上使用。现在,青海、四川、甘肃以及西藏的昌都市还出现了玻璃钢制作的面具。

  制作藏式面具的材料多种多样,西洛这里还是以传统布制面具为主。作坊里,西洛最小的一个徒弟正盘膝而坐,左手持模具,右手拿刷子,正在往面前的一小块白布上涂抹胶水。再把浸透了胶水的白布捏起,认真地贴在模具上。西洛说,这种胶水是用牛皮熬制的,里面还有面粉和按一定比例配制的6种藏药材,这样制作出来的面具能够防腐。由于传统胶水熬制周期太长,现在他们一般都买现成的。粘完一层布之后,再粘一层纸,这样一共要粘7层,面具表面一定要与模具完全贴合,表面要光润方才合格,最后再晾干。

\
部分藏戏面具 摄影:冯登宁

  以前,布制藏式面具所用的纸张是藏纸,现在为降低成本,一般用废旧报纸。也可按顾客要求用藏纸,不过价格要高出许多。

  面具晾干后,第三道工序是把面具与模具分离。

  要把工匠们精心制作的模具打碎才能取出面具,想想都心痛。不过这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一个绝佳突破口。若是能够用结实耐用的材料制作模具,再涂抹一种无腐蚀、易剥离材料,模具就能够重复使用了。这种传统工艺使得每个面具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正是藏式面具的魅力之一。

  第四道工序是加固。西洛的另一个徒弟达瓦努力地把一条8号细铁丝弯曲成面具边缘的形状,然后再用细铁丝将其固定在面具边缘。西洛说,以前固定用的材料是被水泡软的竹篾和牛皮绳,现在这些材料也很少用了。

  第五道工序是勾勒。工匠们用藏香制成的药泥勾勒出面具的细节部分后晾干。这是一个考验技术和耐心的工序,也决定了面具的精细程度。勾勒用的材料也可以是泥。

  第六道工序是上色。这其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是配色。西洛说,为了降低成本,现在上色用的材料一般是广告色,不过也可按顾客的要求使用传统的矿物颜料。就这样,经过最后工序为面具刷上清漆并晾干后,一件藏传佛教的护法面具便大功告成了。

  时间,已经过去15天了。

关键词:面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