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活动

好地方在山那边 · 来浙博听苗族妈妈讲苗族的故事

2015-05-08 22:38:34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0

\

好地方在山那边·苗族历史与文化特展

展览时间 2015年4月29日~6月14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地下一层

开放情况 周二~周日9:00-16:30

 

你就要出嫁了

带上妈妈和你一起绣的嫁衣

千言万语都绣在你的嫁衣上

你要讲给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

蚩尤是我们的祖公

我们远古的家园在长江黄河下游的地方

蚩尤公打黄帝炎帝先胜后败

拖儿带女过黄河过长江来到现在的地方

小鸟曾衔灵芝救了我们的先民

我们不能忘了小鸟的恩情

苗龙在头顶盘飞

守护着先人迁徙的队伍

底边的边纹是东方故园老房子长条石砌的基脚

中心的花纹是苗家故土连片肥沃的土地田园

我们的祖奶奶们在路上不忘用绣花记事

黄线是黄河

蓝线是长江

绿线就是沅江

一朵朵牡丹花记住那是先民经过的洛阳城

你要记住我们的祖先是蚩尤

还要记住我们的英雄张秀眉

他为了苗家英勇不屈

记住我们从东方来的路


小木屋内,一位苗族妈妈一边给女儿绣嫁衣,一边讲述着讲述苗族的历史。

提到苗族,你能联想到什么呢,是神秘的巫蛊之术 ,或是精妙绝伦的服饰,亦或是热情好客的人民?

希望这个展览能带您走近这个民族,品味历史与文化赋予她的别样风韵。

 

节日聚八方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等省市区。除此之外,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也有苗族定居。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苗族先民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中。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蛮”“荆蛮”“五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合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

蚩尤是中外苗族普遍认同的人文始祖。“祭尤节”是苗族传承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已被贵州省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黄帝、炎帝和蚩尤的传说

传说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随着势力的发展强大,与黄帝集团和炎帝集团相遇在古冀州涿鹿之野,于是三大集团发生了深刻的文化交融与影响深远的涿鹿大战。最后九黎部族惨败,其首领蚩尤被杀。

战败后的九黎余部开始南迁:一支迁到武陵山区(今湘、粤、川、黔边区);一支迁往雷公山区(今黔、湘、桂边区);一支迁往乌蒙山区(今黔、滇、川边区)。

\

苗族迁徙图

从17世纪开始,西部方言苗族的一部分陆续迁往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又有一部分东南亚苗族迁往美洲、澳洲和欧洲。由于数千年的迁徙,使苗族形成了小聚居、大分散的分布局面;又因为生活于高山深谷,相对的封闭隔离,使苗族从三大支系衍生出众多复杂各具特色的小支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0多个支系。

 

 

苗族●文字

 

 

苗族过去没有文字,苗族妇女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用刺绣的方式在服饰上记录和书写自己的历史。

20世纪初,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伯格理创造了一种拼音文字用以翻译《圣经》,编写课本,记录民间故事等。

20世纪50年代初,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将苗语划分为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等三大方言,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

\

湘西苗文 和平

\

滇东北苗文 和平

\

柏格理苗文 和平

在国外,也是20世纪50年代,越南、老挝的苗族也有了政府或传教士帮助创制的苗文,以及60年代的杨松录个人创制的苗文。其中天主教神父帮助创制的老挝苗文随着老挝战争难民移居西方各国从而传播更加普及和广泛。

 

 

苗族●信仰崇拜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枫蝶育人祖

《山海经•大荒南经》“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因此,苗族认为枫树是蚩尤的化身,是祖先精神的所在。中部方言的《苗族古歌》在生命创生神话里说,生命之祖是通天的枫香神树。枫香神树受日月之精华孕育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与水神结合生下了十二个蛋。人与雷、虎、牛、蛇等等各种生命都从蛋中生成,生命之间都是兄弟。

\

苗族刺绣中的蝴蝶图案

苗族图案最常用的是蝴蝶,并常常采用多种想象,把一切与大自然有关的美都运用在蝴蝶上,寓意蝴蝶妈妈守护着她的儿女,在苗族人心目中,蝴蝶妈妈是美丽的、善良的、崇高的、神圣的。

龙凤佑苗裔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远古的图腾,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化,已形成一种庄重威严的标准形象固定下来,并成为皇权的标志。而生活在平权社会的苗族仍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观念去描绘想象中的龙,认为龙是蛇、黄鳝、鱼、水牛的化身,能使大地风调雨顺,常葆生机。

\

苗族刺绣中的龙凤图案

上古商民族图腾崇拜的“玄鸟”在汉文化中经过不断发展演化而变成了凤凰。在一些苗族地区里,还仍然保存着对类似玄鸟的鶺宇鸟的图腾崇拜的观念和行为。

\

列祖列宗绣

苗族对自己的祖先十分崇拜和尊敬,取名都采用父子连名。通过父子连名,可以推算出自己家族的历史。

 

 

苗族●房屋

 

 

苗族大多深居高山,平地极为珍贵,几乎都被开垦为稻田,住房只好依山而建,形成“天平地不平”的悬空吊脚楼的建筑特点。吊脚楼采用穿斗式结构,中柱一定要用枫木,因为枫树是祖先神树,吊脚木楼里有生命祖神护佑,生活才能吉祥平安。

\

木楼依山立-麻鸟村全景

吊脚楼一般为三层:一楼喂养牲口;二楼为人居住,中间堂屋宽敞明亮,用于会客厅及餐厅;三楼堆放粮食及杂物等。吊脚木楼有一个悬空的走廊叫“美人靠”,是供姑娘挑花刺绣和家人小憩观景的地方。

 

 

苗族●饮食

 

 

苗族人大部分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玉米、薯类、豆类等农作物,经济作物主要是麻、棕、油桐、油茶、漆及各类药材。捕猎是苗族人的重要副业,传统的狩猎工具有火枪、弓箭(弩)、套索、网等。

\

苗族漆饰酒觥

苗族谚语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这句谚语道出了苗族人为适应湿热的山区生活,用山中食材制作酸味苗菜的道理,同时也是因为历史上买盐困难的选择。酸味苗菜的主料是酸汤,苗族人巧用微生物先制作酸汤,然后用酸汤制作底料,做出酸汤鱼、酸汤肉等各种酸味系列菜肴。苗族酸汤酸味天然醇正,能清暑解乏,消食减肥,健康益寿。许多长寿的苗族老人认为,他们长寿的秘方就是酸汤。著名的苗菜酸汤鱼作为贵州菜的经典菜肴已行销全国。

 

 

苗族●医药

 

 

苗族医药源远流长,有“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之说。苗族医药见诸史籍的时间也很早,西汉刘向在《说苑•辨物》中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早期的医药活动近似“巫医合一”、“神药两解”。在西医未传入的几千年中,苗族通过长期的探索与反复的临床运用,总结了一套独特的医药经验。苗族医药除能治疗一般的常见多发病外,对骨折、外伤、虫、蛇、兽咬伤、疔、疮等皮肤病、风湿病及各种痧症都有显著疗效。

 

 

苗族●婚姻

 

 

苗族传统社会严格恪守一夫一妻和血缘外婚的婚姻制度,每个苗寨都设有建立友爱的场所,让男女青年对歌传情,自由恋爱,因而大量优美的情歌便被传唱,比如“青春歌”、“赞美歌”、“相思歌”、“求爱歌”等等。苗族婚礼热烈而隆重,形式因支系而各不同。

\

婚丧皆自怡

 

 

穿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作为历史符号和文化符号的承载体,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具有区别支系、记载历史、传承文化的功能。苗族服饰的款式类型有贯首衣、交襟衣、大襟衣、对襟衣、斜襟衣、琵琶襟衣等,堪称为一部活的服装发展史。苗族服饰是苗族妇女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她们用神奇的艺术想象力,用高超的技艺,在服饰上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精美艺术,创造出一个个美丽奇幻的世界并用来装扮自己。这些服饰艺术让生命获得审美的享受,在美丽中生命便有了价值,有了意义。

\

 

 

苗族●银饰

 

 

盛装的苗族妇女都会戴着琳琅满目的精美银饰。在苗族古歌中,月亮是四位巨神用银子打造而成的,苗族的祖先都住在月亮之上,月亮不但美丽,还是苗族神圣的天堂。而且历史上受战乱影响,苗族居无定所,随时将家里积蓄换成银子打制成饰物由妇女佩带,此外银还具有驱邪保平安的作用。所以,银就成了苗族人神圣吉祥与美丽的象征。

 

\

黄平苗银冠

\

松桃苗族头饰

苗族银饰造型独特精美,有生命祖先蝴蝶妈妈和其他神灵的纹样,也有动物和植物纹样。苗族银饰分为头饰、颈饰和胸饰、手饰和脚饰以及衣饰。

 

 

苗族●织染绣

 

 

苗族织锦在各地苗族生活中都盛行。最窄的只有几分到两寸,用途不等,多用于妇女服饰装饰,小孩背带,或用于日常衣被。苗绣是苗族与天地神灵对话的艺术,针法多样、纹样灵动。苗族妇女以精湛的技艺把审美理想用针尖表达出来,并在苗绣的神话世界里自由驰骋如天马行空。

\

苗族花样针线包

蜡染是苗族古老的艺术,用铜片蜡刀蘸蜡液在布上描绘花纹,置入蓝靛植物染料的染缸浸染,经煮沸脱蜡后白色花纹便呈现在蓝布上。苗族蜡染神话说,曼爽女神用云雾做白布,群蜂采花蜜落蜡液于白布上,她用蓝草染布就成了蓝花朵朵的蜡染,再用蜡染制作成美丽蜡染衣传于人世间。

\

蜡染半成品

 

 

苗族●节日

 

 

“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从远古走来的苗族,为了生命的欢乐,便创立了许多欢乐的节日,还给每个节日赋予了美妙的神话传说,让节日都有独特的文化含义,让参与节日的人们感受到生命总是充满希望,充满憧憬。苗族由于支系较多,节日因支系而异,所以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众多节日。按节日内容可分为祭祀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岁时年节和娱乐性节日等。节日有大小不同,区域性大节日有十多万人参与,有的小节日只局限于村寨。

\

苗族木刻面具

 

 

苗族●音乐

 

 

“芦笙响,脚板痒”是苗族山寨里的俗语,道出了芦笙与苗人声心相连、欢乐同在的情景。芦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在蚩尤九黎和三苗国时期,芦笙已成为神圣的礼乐器,苗族迁徙到哪里,芦笙就伴随到哪里。在苗族传统社会,不会吹芦笙的小伙子很难找到媳妇。海外苗族大多数家庭都悬挂着芦笙。苗寨里的芦笙,乐舞相连,因而叫“踩芦笙”。许多苗寨,每年都要举办芦笙节,进行芦笙比赛,节日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
芦笙

 

 

苗族●歌舞

 

 

在山那边的田野和苗寨,歌声伴随人的一生,舞步依激情而群起,苗族人随时都沉浸在歌舞的海洋里。人们用歌传情,用舞交友,在节日时往往还进行人神同歌共舞的表演。苗歌可分为古歌、酒歌、大歌、飞歌、情歌等:古歌浑厚肃穆;酒歌奔放热忱;飞歌高亢嘹亮;大歌悠扬深情;情歌婉转缠绵。舞蹈种类繁多,大多是集体进行的圈舞,有不少是祭祀舞蹈,其中木鼓舞和芦笙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板凳舞是镇宁黑苗的文化遗产



 

分享更多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知识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服务号:cn_56china
欢迎关注公众微信订阅号:com_56china
中华民族文化网 http://www.56china.com
中国元素民族产品http://www.sinofolk.com
(欢迎订购民族服饰,民族产品,民族特色产品,民族中医药,可以定制 18001299866)

\

关注公众微信服务号:cn_56china

\

关注公众微信订阅号:com_56china

 

关键词:苗族妈妈地方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
  • 文章排行
  • 文化
  • 旅游
  • 工艺
  • 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