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交友 相册 论坛 日志 Ei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民族新闻文化资讯

一个人20余年只和民族乐器较真

2013-05-27 11:00:52 作者:陈坚盈 徐子敏 来源:搜狐 浏览次数:0

薛文安退休之后,选择在云南民族村里面住着,让对少数民族乐器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免费来学习。" src=
2
薛文安退休之后,选择在云南民族村里面住着,让对少数民族乐器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免费来学习。</font>

薛文安退休之后,选择在云南民族村里面住着,让对少数民族乐器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免费来学习。" src=
2
薛文安在改良乐器。</font>

  发现一个民族的美,往往从细节开始,比如那些你可能不知道名字的乐器。在路过其中哈尼村的小寨子附近,会隐约听到一曲不知名的乐声,循声而去,发现乐声从一间小小的白色房子传出,那就是薛文安的小工作室。一个普通的民族村,因为一个普通人的音乐人生而让我深感受益良多。对于我这个民族音乐的门外汉,薛文安的故事为我打开一扇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地理文化的门。<br />
  生活条件所迫,练就做乐器的手艺

  整个白色房屋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乐器“其奔”、&ldquo;鹅笔”、&ldquo;篱笆琴&rdquo;、&ldquo;钢片琴&rdquo;、&ldquo;竹筒琴&rdquo;……,房子的窗边,还有一个凌乱的操作台,放满了钳子,螺丝等乐器的小部件。如果不看贴在乐器下面的标注,很少有人知道那些乐器叫什么名字。虽然看上去没有城市乐器店卖的乐器精美,但这些乐器都是主人薛文安精心独创的心血结晶。<br />
  今年已经71岁的薛文安虽然是汉族人,但他一辈子都在少数民族乐器中度过。<br />
  1965年,薛文安参加了永平县歌舞团,条件所迫,薛文安每次练习都是找老艺人借二胡,但是借了总归要还的。歌舞团本来乐器数量很少又很旧,于是薛文安就开始自己摸索做乐器。他做的第一件乐器是二胡,他借来歌舞团的二胡,模仿着做,找不到蟒皮,用蛤蟆皮代替。当时没有人教薛文安要怎么做,都是自己摸索,一把很简陋的二胡,花了薛文安好几个月才做完。<br />
  在歌舞团的时间,薛文安还跟团友们经常在云南下乡演出,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下乡演出的机会使薛文安看到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生活,他还接触到以前没有见过的少数民族乐器。在苗寨演出的时候,薛文安学习演奏苗家芦笙,在壮族村落,他学会了壮族的特色乐器其奔&hellip;…到现在,薛文安可以演奏接近40多种少数民族乐器。<br />
  潜心改良少数民族乐器

  真正走上改良乐器之路,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1983年,薛文安参与舞蹈集成的编撰,在这个过程中,他收集了很多民间乐器,其奔、芦笙、葫芦笙、唢呐&hellip;…跟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有一次更深的接触。然而了解越多,他越是发现少数民族乐器传承和推广的一些缺憾。有的乐器造型独特,音色优美,然而传统的制作方法却使其音域受到了极大限制,只能演奏本民族的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族乐器都将面临失传的危险。这让薛文安感到可惜,年轻时自制二胡的念头再次蹦出脑海:为什么不亲自动手改良试试,或许有新的发现。<br />
  在1988年前后,薛文安就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着手对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进行音色、音量、音域等方面的改良,并一发不可收拾。这20多年以来,葫芦丝、三弦、马头琴……经薛文安的手改良过的乐器不计其数,其中外观、实用新型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及国际专利。经过薛文安改良过的乐器,除了在音色上保留了其原来的风格,在音域上也得到改良,很多最初不能演奏《东方红》的乐器,在他的改良下,甚至能够演奏中外名曲和流行音乐。<br />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文化面临失传

  如今,在薛文安的圈子里面,对民族乐器情有独钟的人还是有很多,但年轻人比较少。少数民族乐器的不足是很明显的,最明显是音域不全,使用不方便,会用的老艺人越来越少,推广难度大等等。在薛文安看来,把一件频临绝种的少数民族乐器放进博物馆不是保护。<br />
  薛文安原本的打算是哪里有少数民族集中的地方,他就免费去教他们。但是自己年纪大了,也没有这种能力,所以退休之后,他选择在云南民族村里面住着,让对少数民族乐器感兴趣的男女老少免费来学,同时还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宣传民族文化。刚开始的时候,之前民族村会组织住在民族村的少数民族集体学习,但是住在民族村里面的少数民族他们本身是有工作的,学起来挺辛苦,特别对于没有兴趣的人来说,是种折磨,后来也停止组织。<br />
  现在,有兴趣的都可以来学。但外面要来学民族乐器的人就比较不方便,因为进出民族村要门票,要学的人只好买年票。此外,薛文安还有另一种无奈:经济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时间和精力都会放在改善生活条件,基本不会把精力放在学民族乐器和买乐器上。以前,在民族村里面少数民族职工学会了乐器之后,很快会被其他的歌舞团或者景区挖走。薛文安心里面觉得,如果民族音乐可以让他们生活更好,也是一件好事,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学,无论出于怎么样的目的,也有利于民族乐器的传承。<br />
  主角出场

  薛文安:从事民族文艺工作多年,曾参加云南省民族乐器改革组,进行民族乐器的研制工作。发明的“低音胡&rdquo;荣获第二届《爱因斯坦》新发明国际金奖。其改良研制的竹筒琴、钢片琴、管钟琴、其奔、芦管等乐器多次在专业乐队中使用,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继承和发展。2009年,云南民族村傈僳族其奔制作技艺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列入&ldquo;昆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dquo;。<br />
  探访地<br />
  云南昆明民族村<br />
  被称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里面大部分建筑按照原建筑1:1的比例仿建,展现云南20多个少数民族的风情风貌。除了欣赏民族风情,探访对少数民族乐器执着了一辈子的薛文安老师外,时间对的话,还可以参加民族村的篝火晚会。薛文安的乐器展览厅位于哈尼族小村寨内,一幢白色的小房子,门前还放着几个大鼓。<br />
  门票:白天为90元(凭学生证45元);晚上(7点以后)为50元。<br />
  交通:在昆明,前往民族村的游客可乘坐24、44、73、94、135、172等公交车线路到云南民族村下车,车票1元到2元。从市区打车前往,车费约30元。<br />
  延伸阅读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文化及民族特色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乐器和演奏方式。虽然说目前已知云南的民族乐器有200多种,但是演奏方式远远不止200多种,其中包含着民族的地理文化特色,在很多民族,乐器不仅是一件娱乐的器物,还是一个象征。<br />
  苗族:边吹芦笙边跳舞

  苗族基本上是家家都有芦笙,芦笙是苗族的象征。苗族的小伙子们往往一边吹,一边熟练地做出倒立、滚翻、吊挂、倒背、爬竿、叠罗汉等高难动作。芦笙乐舞,是苗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苗族的每个村寨里,都有一个跳芦笙的中心院坝,在夏秋之夜,全寨的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芦笙鸣响,大家随着轻松活泼的芦笙曲起舞,这是最好的娱乐方式。芦笙在苗族的地位是很高的,它不仅仅是一种乐器,还是苗族男女青年喜结良缘的&ldquo;红娘”。<br />
  哈尼族:随身带着巴乌

  哈尼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精通乐器的民族。如果说芦笙适合男孩子,那哈尼族的巴乌则比较适合女孩子。巴乌是用竹管制成,大小与我们常见的笛子差不多,有八个指孔,在吹口处置一尖舌形铜制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声。巴乌音量较小,但音色柔美,西南地区的人们称它为会说话的乐器。<br />
  周边联游

  西山森林公园:<br />
  西山森林公园就在民族村的旁边,从民族村有建直达西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客运索道。单程40元,往返70元。建议游客花上半天时间徒步登山,沿途可观赏不同的景点。每年<a href="http://learning.sohu.com/gaokao.shtml" target="_blank">高考</font>前,不少家长专门来到西山的龙门上香,祈求孩子金榜题名。<br />
  门票:大门票成人价40元/人。套票(包含景区内的环保大巴(往返)、大门票、观览车(单程)、索道(单程))98元/人。<br />
  石林景区:<br />
  石林景区位于石林县,是彝族阿诗玛的故乡。注意景区内,景虽好,留心路况。景区多是石路,有爬上爬下,一不留神,就会摔跤。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昆明报团参加石林一日游,有的虽然价格很低,甚至在100以内,但可能安排购物,甚至有上车后涨价的,要注意鉴别。<br />
  门票:175元,学生、军人票130元。<br />
  九乡风景区:

  九乡位于昆明宜良县,距石林仅22公里,九乡拥有上百座大小溶洞,为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洞穴群落体系之一。与石林雄伟壮观的石山相比,九乡地下溶洞更是一种神奇的阴柔美。<br />
  门票:成人票120/人,儿童、老人等优惠票60/人。<br />
  攻略

  最佳季节<br />
  3- 10月是云南的最佳季节。这期间正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最多的时候,也是花朵争奇斗妍之时。<br />
  住宿

  如果住市区,推荐昆明西驿酒店,可步行前往南屏步行街,距离火车站打车约15分钟,机场约半个小时。民族村附近,推荐昆明滇池温泉花园国际大酒店,是昆明的老牌温泉酒店,景观不错,还可以享受一下昆明的温泉,但是早餐很一般。<br />  
关键词:一个20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复制地址给QQ/MSN好友]

网友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观注:热点图片